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7頁

這麼算來,蜀國守衛都城的兵力至多不超過三萬。宋初一道,&ldo;蜀國路多且雜,對蜀軍有利,對我軍也同樣有利。若我們利用蜀王這個人質轉移屠杌利大軍的注意力,暗中派銳士攻陷蜀王城,擒殺儲君,蜀軍軍心必亂!屠杌利不可能繼續蹲守,只要他一有動作,我軍便趁機攻打。&rdo;王城被攻陷,君主和儲君全部被擒,名義上就相當於蜀國已經淪陷了,屠杌利作為將軍,為了救國,為了穩住軍心,他必須得做出選擇,是班師殺回去奪回儲君和都城?還是與秦軍拼殺搶回蜀王?不管是做出哪個決定,他不能一直蹲守在那個地方。司馬錯垂眸沉思。良久,讚道,&ldo;的確不失為良計!&rdo;&ldo;如此一來,如何轉移蜀軍注意力至關重要,不知軍師有何良策?&rdo;張燎問道。宋初一看了張儀一眼,他暫停從金戈口裡拽回袖子的舉動,清了清嗓子道,&ldo;與屠杌利議和吧。只要他投降,並且向秦國稱臣,解散蜀國軍隊,同意秦國軍隊駐蜀,同意把太子送到秦國做質子,就歸還蜀王,不滅蜀國。&rdo;眾人聽聞如此苛刻的條件,便明白想讓蜀軍相信議和的誠意,不是誰都能辦到的。有人忍不住問道,&ldo;此事誰去妥當?&rdo;隨著這句話,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張儀。張儀方才滿心煩的都是金戈,此時才猛然發覺好像著宋初一的道,這種事情難道她不知道?非要他說出口?&ldo;此事……還是懷瑾做更為妥當,她潛藏在蜀半年有餘,對蜀國蜀臣更為了解,更容易抓住要害。&rdo;張儀一臉嚴肅的道。夏銓對宋初一印象極佳,不由替她說了句話,&ldo;此事頗有風險,宋子若是有所損傷,豈非得不償失?派一軍令司馬去傳信不可嗎?&rdo;司馬錯道,&ldo;夏將軍說的不無道理,但我軍目的是為了轉移屠杌利的注意力,順便探一探蜀軍具體情況,一般人恐不能勝任。&rdo;眾將默然。&ldo;那就勞煩宋子了。&rdo;司馬錯轉向宋初一道。最佳人選只有張儀和宋初一,司馬錯認為兩人都能勝任,誰去都一樣,他也不是個拖泥帶水之人,當下便拍板子決定由宋初一作為議和使臣。事情就這麼&ldo;愉快&rdo;的決定了,接下來便開始商議派去後方突襲的人數。因著蜀國絕大部分城池都沒有城牆,所以攻打起來要容易的多,也更利於騎兵發揮。 泰山崩於前(一更)謀定,而後動。暗夜中,四十名身手矯健的斥候從秦軍營地出發,向著各自指定的道路先行探道。與此同時,秦軍亦派一名軍令司馬向蜀軍傳遞議和的意向。屠杌利雖然心中頗有疑慮,但畢竟自己的君主還在對方手中,只要蜀王一天還是蜀國的君主,他就不能不管不顧,所以便定下了一個議和地點。兩國邦交不斬來使的規矩在春秋是一條鐵定的規則,那時候的人重仁義講道義,百年來也沒有人破壞過這個規矩,可是戰國是個崇尚詐術的時代,這條規定雖然還在,但擅長鑽空子的策士就找了其中的漏洞‐‐不斬來使,可沒說不許扣押,也沒說不許毆打……邦交尚且如此,更何況兩軍陣前?所以一般議和都在一個雙方認可的地方,由提出議和方撘帳。司馬錯在地圖上看了屠杌利定下的議和地點,還算誠懇,便派五千銳士、三千騎兵隨行保護使節安全。次日清晨,秦軍先行的兩百人便已然將議和營帳準備好,右將率領八千兵馬隨行保護宋初一抵達議和之處。議和營帳設在兩軍大營之間的一塊莊田附近,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莊稼,綠油油的直鋪到天際,與蔚藍的天相接。天空高遠,雲猶如朵朵成熟的白棉。宋初一站在田埂上看了一會兒,有士卒來報,&ldo;軍師,蜀軍抵達前方一里處,約莫有三萬人。&rdo;士卒說話間。流露出一點憂慮。八千和三萬差距很大,若是真的一言不合廝殺起來,他們怕是九死一生了。宋初一下令列隊迎接蜀國使臣。看著對兩側肅然而立的黑甲銳士,宋初一語氣平靜的道。&ldo;對方帶了三萬大軍。&rdo;秦軍軍紀嚴明,眾人沒有絲毫異動,然而能夠明顯感覺整體氣勢卻是比方才弱了幾分。&ldo;怕了?&rdo;宋初一環視一週。朗聲道,&ldo;我不信蜀王的命就值區區八千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