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頁

四名兵卒領命,向外走出五丈。公孫谷正身跽坐,朝宋初一拱手道,&ldo;懷瑾先生懂謀否?&rdo;道家也被稱作德家,道家思想主張返璞歸真、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貴柔等等,重視個人的修行,對待政治也是提倡無為而治,因此道學少出謀士。但是學識淵博的人,看待事情的也會與平常人不同,所以公孫谷才虛心請教宋初一。宋初一併未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直指重心,&ldo;趙國容不下你?&rdo;公孫谷心中一喜,連忙道,&ldo;正是,先生以為,我應當回趙還是投奔別國?&rdo;不知道大家對於這樣的文有什麼看法,希望在看的人能給袖紙一點意見……求留言。 你太失禮了宋初一對公孫谷也有些另眼相看了。道家崇尚無為而治小國寡民,在戰火紛爭的大環境下很難有諸侯國會採用道家學說治理國家,因此在地位上遠遠不如儒家和墨家,公孫谷在得知她是道家之後,卻還虛心求教,即使是病急亂投醫,但他這樣恭敬態度不是泛泛之輩能做到的。&ldo;倘若不回趙,公孫將軍可有去處?可有哪國能君主能容將軍?&rdo;宋初一這是明知故問,之前她見公孫谷愁眉不展,便知道他並無去處。公孫谷皺眉,他出自趙國公族,自小在趙國長大,倘若能夠辦法回答趙,他自然不願意去投奔別國,&ldo;我在秦國有舊友,若請他引薦,我或許也能有容身之處。&rdo;天地之大,容身之處自不少,公孫谷言下之意,是能在秦國任職。&ldo;然而將軍這一戰,必然會令威信大減,即便道出事情,秦國內也未必所有人都會相信。&rdo;宋初一道。公孫谷嘆息一聲,緊擰的眉頭又深了幾分,&ldo;自先主與魏惠王在漳水會盟,迫於無奈接受屈ru之約,便憂思成疾,今上即位不到五年,趙國內自亂……&rdo;公孫谷再往後說了哪些,宋初一半個字也沒聽進去,她心中只反反覆覆的迴盪著&ldo;趙肅侯後五年,趙肅侯後五年&rdo;之前趙倚樓只告訴她,這是齊威王某年,具體是哪一年,他並不知道,所以宋初一以為她是借了別人的屍體還魂了,只是這位士族女與她長得很像,由著這個因果,才借用她的身體。至於季節不對,她以為是自己還魂耽誤了些時間,畢竟往後時間是不斷往後推的,子曾經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有誰曾見時光倒流?眼下看來竟不是如此她記得清清楚楚,在陽城城頭上服毒的時候,是趙肅侯後十九年也就是她還魂到了十四年前……&ldo;先生以為呢?&rdo;公孫谷問道。宋初一回過神來,立刻收了心神,但她沒有聽見公孫谷的後半段話,又不欲令他知道,她根本沒有認真聽,便將重點放在了他前半句話上,&ldo;公孫將軍說的是,趙國兵力弱是不爭的事實,但主上乃是不可多得的賢明之主,這次事情既然是小人之計,想必主上必不會糙率處理,將軍或可一賭。&rdo;宋初一故意稱&ldo;主上&rdo;,以拉近親切感。不過她倒是沒有說半句假話,趙國兵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匈奴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連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成侯時期屢屢受ru。趙肅侯比起其父更加有勇有謀,雖然現在剛剛即位不久,但宋初一知道,將來的趙國會在他手裡逐漸強盛起來。&ldo;先生一席話,如醍醐灌頂。&rdo;公孫谷不顧身上傷勢,直身給宋初一深深做了個長揖。他原本請教宋初一,也是病急亂投醫,自知去秦國也未必能夠得到重用,更何況他也不想離開趙國,對於前路一片迷茫之中,宋初一的出現就如大霧中如豆的燈火,一點微弱的光亮。然而一番對話之後,公孫谷不得不重新衡量起宋初一的才學見識,&ldo;先生幽居深谷而知天下事,才可比孫臏&rdo;宋初一悵然,孫臏這時候剛剛過世不久吧,&ldo;前輩的才學如昊日,懷瑾微末螢光,豈敢與之爭輝,未曾得以瞻仰前輩風采,實為憾事。&rdo;話雖這麼說,宋初一從前不曾把孫臏當做榜樣。孫臏信龐涓,而被其所害,殘了雙腿,在魏國裝瘋賣傻數年,才逮到個機會與齊國使節聯絡上,得以自救。謀者不能謀己,談何謀人?然而最終她宋初一竟也是枉信他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上天給了一次重新活的機會,孫臏失去的一雙臏骨,而她失去的,是愛一個人、信一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