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9頁

天與地,歸於一片寂靜。十月長安。太子的刑罰終於確定:廢為庶人,放逐黔州。李世民終究沒能狠下心來殺他。太子謀反一夜平息,除了百官和命婦,百姓並不清楚在他們閤家團聚慶祝中秋之時,整個大唐的中樞究竟發生了怎樣可怕的事情。李世民早就控制住了訊息的傳播,因此眾人只知道太子密謀造反,被廢黜。紙包不住火,但水勢太猛,流言之火未能夠迅猛地燃燒起來。隔日,魏王李泰遷往封地的聖旨便緊接著下來。據說是因為李承乾離宮之日,在聖上面前狠狠反咬李泰一口。新儲人選,也提上議程。原本似乎李恪當選毫無懸念,但沒想到,李世民在提議立李恪為儲君之時,竟有半數反對,之後李世民私下召見長孫無忌,長孫無忌順勢將九皇子李治推了出來。時間並沒有拖得太久,沒有人知道究竟什麼原因,李世民放棄了眾皇子之中各個方面最優秀的李恪。緊接著一道聖旨,恢復了李恪安州都督的職位,命他次日便啟程去赴任。接連三道聖旨,看似輕易地解決了一切動盪的根源,但所有人都知道,在這背後經歷了怎樣的驚天巨浪。略顯荒涼的院落裡。李恪緊緊握著聖旨,目送傳旨官員離開。為什麼?為什麼他將李承乾與李泰玩弄於股掌之中,讓他們掐得兩敗俱傷,最後的贏家卻不是他?為什麼他機關算盡,到頭來卻白白便宜了那個懦弱、毫無建樹的李治?為什麼他軍功赫赫、處政能力出類拔萃,未曾有失大德,最終卻有那麼多人反對他?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ldo;哈!&rdo;李恪自嘲地笑了一聲,緊接著,便是一陣狂笑,四周的鳥雀被驚得撲稜稜飛起,他笑得聲嘶力竭,卻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這個結果,對他來說是多麼諷刺。他輕易引導李泰走上謀反之路,卻花費了許多精力,小心翼翼地在那個精明的父親眼皮底下控制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關係。李承乾為什麼會把李泰謀反的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是誰毀了那個段均在,又嫁禍給李泰?要不是他,李泰又怎麼能輕易得知李承乾的種種失德?他從來不做什麼大動作,但能控制得恰到好處,他也步步艱辛。……然而直到現在,他捏著這份聖旨,才看清楚癥結所在,他才明白,無論自己暗中多麼運籌帷幄,對外多麼才德兼備,他終究夠不到那個位置!因為他不是嫡出,所以越是優秀便越要被打壓。可笑他居然在前幾天還暗恨謀殺李治不成。就算暗殺成功,想必他的父親,滿朝文武,還是會想辦法保住李泰或李承乾,除非把他們三個都殺了,可那可能嗎?那時候恐怕他自己也暴露了吧……他在自己那個精明的父親看管下,能做的都已經做盡了。李恪笑著躺倒在地上,望著高遠的天空,恰有一隻盤旋的鷹。他啊,就如他空中的鷹,看似離天很近,卻無論如何振翅高飛,都無法觸碰。蕭府之中。冉顏靠在躺椅上看著天空,蕭頌將削好的蘋果遞到她嘴邊。&ldo;夫君,三個孩子的週歲宴該辦了。&rdo;冉顏咬了一口蘋果,含糊地道。&ldo;你這一身傷,不便行動,準備如何辦?&rdo;蕭頌用竹籤又串了一塊蘋果給她。冉顏嘴裡一塊還未吃光,便將蘋果遞到蕭頌面前。他偏頭含住,然後繼續切水果。&ldo;簡單弄個抓周,然後請親近的人過來吃頓飯。總好過不辦,畢竟是重要的日子。&rdo;冉顏道。蕭頌頜首,&ldo;好。&rdo;冉顏忽然想起件事情,嘆了口氣道:&ldo;我的吳王罪狀還沒有呈上去,居然就立裡九皇子!&rdo;經過蕭頌的分析,李泰恐怕沒有殺李治的遠見,李承乾忙著謀反,唯一可能做此動作的,只有李恪。冉顏只是按照邏輯推論了一下,沒有任何證據。李恪做事情一向比李承乾和李泰要乾淨利索,但是像權謀這樣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證據確鑿,一顆懷疑的種子丟在了充滿算計的土壤,必然會茁壯成長。蕭頌微微一笑,並未答話。那個雪天,他得知李恪欺負冉顏,便發誓要報仇,所以耐心地等待到這一刻。其實蕭頌早就開始私下搜查證據,前段時間便抽空交給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