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氏微微斂眸,略一沉吟,抬眼道:&ldo;母親,您前兩日說的那位娘子,兒媳派人查過了,冉氏追溯到祖上倒也不算寒門,可惜自五代以來便逐漸落寞,近兩百年也沒出個人物,那位娘子的生母是鄭氏庶女,讓她為鉞兒的正夫人是否不太相配?&rdo;獨孤氏其實想說,這個冉十七娘的身份根本與她的兒子是雲泥之別,壓根配不上蕭氏。這怨不得獨孤氏眼界太高,她姐姐是太后,老太太是前朝蕭皇后之母,大兒媳是李世民的公主,二兒媳是平陽大長公主的嫡女,一門夫人個個都十分尊貴,冉顏這樣地出身哪裡入得她眼。老太太沒有什麼情緒地看了獨孤氏一眼,語氣清清淡淡,&ldo;九郎這個克妻的命格,能以平常相論?萬一門閥貴女裡頭沒一個八字相合的,你就讓他一輩子光棍?好不容易才盼來一個八字相合的,算起來也還是名門之後,怎麼不成?&rdo;頓了頓,老太太看向蕭瑀,&ldo;眼看打春我就九十了,活了今天沒明天,就想臨入土之前瞧一眼鉞兒的子嗣,我還能有個十年八年的等?&rdo;&ldo;怎麼不能?母親淨是說些不吉利的話。&rdo;蕭瑀皺眉,他心裡卻也覺得冉氏追溯的祖上倒不算太差,而且蕭頌的情況確實不宜再拖了。獨孤氏微微笑道:&ldo;兒媳亦無反對的意思,只是覺得那位娘子的身份做正妻有些不妥當,娶來做側夫人倒是十分合襯。&rdo;獨孤氏也不忍蕭頌孤家寡人的一個,卻也怕他娶了冉顏之後在宗族兄弟面前抬不起頭來,畢竟妻族勢力也是不可忽視的。&ldo;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該聯姻的嫡長子都快能上國子監了,也不差一星半點,那冉氏若嫁過來做平妻是要生子嗣的,若三房嫡長子的母親只是個側室,你讓他日後怎麼抬起頭來?那冉氏門第倒也不差,待她嫁過來之後把她孃家扶持扶持也能說得過去。&rdo;老太太話裡指責的意思很明顯:你就光為你兒子想,也不為你孫子想想?老太太見她還要說話,便微微抬手道:&ldo;時間差不多了,你們回去吧,我要禮佛。&rdo;她身邊一個三十餘歲的婦人上前扶了她。蕭瑀和獨孤氏連忙起身相送。老太太頓了腳步,道:&ldo;我這幾天身體還算硬朗,打算去長安一趟,親自看看那冉十七娘的品性。&rdo;&ldo;母親!&rdo;&ldo;母親!&rdo;蕭瑀和獨孤氏不禁大驚,一個九十歲的老人家了,在家頤養天年不行嗎?還到處亂跑,這得讓人多憂心啊!&ldo;我自小就在長安長大,也在長安生活了幾十年,趁我現在還能走動,自然要去看看。我心意已定,不必多勸。&rdo;老太太略有些不耐煩,在侍婢的攙扶下,出了門。回到屋內,那婦人輕聲問道:&ldo;您怎麼不說明,崔家也有意要迎娶冉十七娘,萬一郎君和夫人知道您已經修書派人去提親,回頭心生怨懟就不好了。&rdo;&ldo;知道又能如何?&rdo;老太太笑道:&ldo;我孫兒好不容易等來一個八字相合的娘子,他又瞧得上眼,這不是天賜良緣麼?怎麼能被崔氏搶先了去?&rdo;婦人在她背後墊了褥子,抿嘴輕笑道:&ldo;您啊,還是這麼固執,也不知舒娘那邊進展得可順利,等婚書定下來,您也好安心啊。&rdo;&ldo;誰說不是,九郎家裡連個侍妾也無……說回來,侍妾生的孩子我也不稀罕!只盼九郎媳婦頭一胎還是生女兒好,我就喜歡女娃娃。&rdo;老太太說罷嘆了一聲,&ldo;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rdo;&ldo;您淨說喪氣話,夫人三天兩頭地吃湯藥,您現在的身體比夫人還硬朗呢。&rdo;婦人佯嗔道,說罷又與她議論起蕭頌若是生的女兒會像誰,&ldo;聽舒娘說,那冉十七娘生的一副好模樣。&rdo;老太太一聽便來了興致,哪裡還理什麼佛,興致勃勃地開始想重孫女的名字來。這廂正說得熱鬧,那邊獨孤氏心裡卻不怎麼痛快了。人家都說媳婦熬成婆,她如今都六十了還被婆婆壓著,今早被老太太堵了一句,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氣,不禁小心翼翼地探蕭瑀的話,&ldo;夫君,鉞兒的婚事……&rdo;&ldo;母親說的也對。&rdo;蕭瑀見她吞吞吐吐便打斷道:&ldo;吳王恪的血統高貴舉世罕見,可他不還是吳王恪?&rdo;蕭瑀這話說得不算隱晦,李恪的曾祖母和外祖母都出自獨孤氏,曾祖是唐國公李虎,外曾祖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祖父是唐高祖李淵,其一人身有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可謂天下第一人。然而這又能如何?血統並沒有讓李恪越過李承乾和李泰,李承乾和李泰憑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