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頁

&ldo;又是個炙手可熱的人物?&rdo;冉顏挑眉問道。冉雲生收回眼神,滿面喜色道:&ldo;阿顏,我瞧他對你似有意思,你若是不反對,我明日便讓他去家裡提親。&rdo;這下卻讓冉顏驚訝了,冉雲生對待蕭頌和桑辰的態度均很是恭敬,但是談論到婚姻,他卻是毫不猶豫地支援桑辰。&ldo;隨遠先生原姓並不是桑,而姓崔,他是博陵崔氏六房嫡子,當初崔六郎執意娶了一個出身小戶的女子,崔氏族老堅決不同意,那位夫人嫁入崔氏第一年便生下他,第二年便撒手歸西了,至死都未能拜宗祠,崔六郎在五年之後也鬱鬱而終,之後桑辰便被送回了母親孃家。不過近幾年崔氏已經將他的名字寫入族譜。&rdo;冉雲生解釋道。&ldo;他很有名麼?&rdo;冉顏不禁唏噓,想來也是因為桑辰闖出了不小的名聲,所以才會被那樣高門大族接受。冉雲生點點頭,&ldo;他貞觀六年參加科舉,一舉奪魁,中得明經科狀元。當時虞世南和其他幾位大儒都爭著收他為徒,爭得滿城風雨,最終皇上一句話,讓他入太學唸書,待滿十六歲便委以官職。貞觀七年,他又參加進士科考試,得了狀元,哦,對了,當年蕭頌還在他之下得了第二名呢!貞觀八年,他又報考了進士科,依舊得了狀元。貞觀九年,報的是明經科,還是榜首,貞觀九年,又報了進士科……皇上得知此事,一氣之下,讓人把他的卷子扔了。&rdo;蕭頌那樣氣勢強大的高官也曾在他之下?不過,同是一科進士,怎麼氣質差距如此天壤之別?冉顏愣了愣神,卻又聽冉雲生道:&ldo;貞觀九年他正好是十六歲,任太常博士之職,這個官職雖品級不高,卻十分清要,但他只在任上待了半年,便辭官,朝廷怕他繼續參加科舉,便下令,但凡以後發現桑辰報名,都不加入評分。不過自此之後他倒是沒有再參加科舉,而是不知所終。&rdo;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五十歲考中進士還算是年輕有為,可見這個進士科多麼難考,可是此人卻當做家常便飯,冉雲生說的這個人真是桑辰?冉顏從那隻二兔身上全然沒有看出任何少年天才的氣質,但聽著這做事方式,又好像是他無疑,不禁問道:&ldo;會不會認錯人了?&rdo;&ldo;應當不會!我曾在他所作的《科舉通略》上面看見過一幅肖像畫,乃是工部侍郎閻立本之女所繪,是他十六歲時的模樣,與現在有幾分相似。&rdo;冉雲生篤定道。冉顏道:&ldo;《科舉通略》是什麼?&rdo;&ldo;說到這本書,真真是曠世之作!&rdo;冉雲生絕美的容顏上,滿是欽佩。&ldo;他在這本書中指出科舉的弊端,以及應對各科考試的辦法,還分析了每個監考官的喜好,以及針對每個監考官的喜好,作了不同的範文。另外還將滿朝可能作為監考官的文官逐一分析了一遍,因此這本書被士子們奉為典籍。&rdo;冉雲生神色激動,末了還補充一句,&ldo;那些範文,風格有的綺麗,有的劍走偏鋒,有的言辭犀利,有的厚重沉穩,有的守中端正,但篇篇都是佳作。&rdo;……冉顏嘴角一抽,&ldo;這還真像他能做出來的事。&rdo;冉顏說著,心裡也對桑辰這樣傳奇的經歷產生幾分好奇,隨手開啟他送過來的布包,看見其中的東西,當下臉色一黑,立刻想拿著布包裡面的這塊澄泥硯到桑辰面前,把它砸在他臉上。&ldo;是蘭花澄泥硯!&rdo;冉雲生驚訝地伸手端起那方硯臺,目光中露出讚歎。&ldo;十哥若是喜歡,不妨拿去,反正我屋裡還有三四個。&rdo;冉顏聲音平平地道:&ldo;他送禮從來只送這個。&rdo;&ldo;這……&rdo;冉雲生將硯臺放回布包中,道:&ldo;這是七夕禮,我怎麼能拿,阿顏把其他的給我一個吧。&rdo;&ldo;就拿這個吧,反正也沒什麼不同。&rdo;冉顏道。兩人並肩朝院子中去,邢娘早已等在院門口,蹲身給冉雲生見了禮,起身看見冉顏披散的頭髮,和換過的衣物,急聲問道:&ldo;娘子這是怎麼了?出了何事?&rdo;&ldo;無需擔心,只是一些小事而已,有十哥在,能出什麼事?&rdo;冉顏道。邢娘點了點頭,引著冉顏進院子。冉雲生走了一步,便頓住腳步道:&ldo;夜色深了,我先回去,明日再過來。&rdo;&ldo;這麼晚了,十哥不如在莊子上住下吧。&rdo;冉顏回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