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頁

凌子嶽首先回過神來,看了安久身上的裝束,沒有問她的身份,立即揚聲道。&ldo;迎戰!&rdo;一聲吼,令眾人瞬間清醒,心有餘悸的看了安久一眼,紛紛攜起桌上的盔甲,大步跟了出去。凌子嶽一邊走一邊快速佈置。隨著他一聲聲令下,整個大營彷彿突然甦醒。安久遲疑了一下,舉步跟在凌子嶽身後。待各方出發之後,凌子嶽才發覺身旁這個影子一般的存在,&ldo;多謝。&rdo;安久沉默片刻才道,&ldo;我們應該早給你遞訊息。&rdo;凌子嶽無言而笑。能給點幫助已經不錯了,他從來沒有對旁人有過奢求。&ldo;實際上,我們已經違背了命令。&rdo;安久特別說明這件事,也是想告訴他,不要把暗影相助的事情透露出去。凌子嶽明白她的意思,點了點頭。看著軍隊急匆匆離營,他問道,&ldo;據說控鶴軍唯命是從,你們為何要違背命令?&rdo;&ldo;同病相憐。&rdo;安久道。凌子嶽沒有聽懂。心中猜測,控鶴軍其實跟他一樣,混的很不如意。他道,&ldo;我還以為你會說保家衛國。&rdo;&ldo;我沒有家。&rdo;安久從來沒有過這樣高尚的情cao。她做事只憑感覺,之所以願意幫助凌子嶽,完全是因為欽佩他這個人。至於高大壯怎樣想,她就不得而知了。以凌子嶽的分析。河間府有大量守軍,城牆堅固高大,短時間內難以攻克。而且距離凌子嶽大營很近,支援方便,所以遼軍的目標九成不是河間府。如果遼國有大部隊行動,他不可能得不到絲毫訊息,最大的可能是,遼國把所有的遊騎兵都聚集在一起。而且攻城不可能只出動騎兵,他們定然是有別的謀劃。凌子嶽下令大營加強戒備,重點看管好所餘不多的糧糙。&ldo;我該回去覆命了。&rdo;安久知會了一聲,不等凌子嶽回答,便迅速離開。她的速度比擅長輕功的人慢點,但勝在精神力高,能夠斂住所有氣息。半途中,安久正撞見被凌子嶽派出的副將與一隊遼國遊騎兵遭遇。她在暗處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並不是偶然遭遇,而是遼國有預謀的劫道。那些盔甲遮住整張臉的遼國遊騎兵單從身形上就比宋人魁梧高大,揮刀的氣勢凜冽,戰鬥力極其彪悍,兩廂對比之下,好像與宋人是不同物種,以一種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氣勢在屠殺!看著宋人慌亂中鮮血四濺,安久皺眉。她沉吟一下,抽出伏龍弓,一根白羽箭上弦,瞄準一個正用長矛挑起宋兵的遊騎兵。周身的氣息彷彿與黑暗融為一體。嗖!弓弦嗡嗡,那支羽箭若流星劃破夜空,直逼那人脖頸。安久觀察過,遊騎兵渾身盔甲嚴密,只有頭盔和身上連線的地方有一線漏洞。那遊騎兵殺的正起勁,待到發現箭矢想要躲避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箭矢刺穿大動脈,鮮血如驟雨。遊騎兵中有人用契丹語吼了一句,緊接著有十餘個騎兵策馬朝安久這邊猛然衝來。安久夾著四根羽箭同時上弦,狠狠發力,第一次將伏龍弓拉開四分之三,成為一個半滿月形。伏龍弓似乎不堪重負,發出要崩斷的吱呀聲。安久手指一鬆,四支羽箭瞬間沒入遊騎兵坐騎的體內。那四匹馬痛苦的嘶鳴,跟著慣性往前衝了幾十丈之後撲倒在地,在地上轟隆隆的又滑出六七丈,撞到了幾顆碗盞口粗的樹。旁邊的馬匹受驚,突然減緩速度,扭頭要別的方向跑。安久趁機迅速發出數箭,箭箭不落空。那邊混戰的遊騎兵頭領發現這一狀況,不知用什麼東西打了一個尖利的響哨。遊騎兵中有一個人突然躍下馬,飛身脫出戰局,眨眼間便距離安久不到十丈。安久心中一驚,放起伏龍弓,握住匕首,將自己的氣息全部斂住,閃身向左移動數丈。戰場嘈雜,那人沒有發現安久已經移動了位置,待到達她方才所在之處才發覺人已經消失了。安久緊緊盯著那個人。他與其他遼國遊騎兵是同樣的打扮,卻並不魁梧,身材高而瘦,面部被金屬頭盔全部遮住,露出一雙黝黑的眼睛。這就是遼國放在遊騎兵中的高手,安久判斷他大概有八九階,以一敵數千普通士兵不成問題!遼國把這等高手都放在了軍隊裡,而大宋的高手不是變成皇城護衛就是皇帝的私人物品,拿什麼去跟人家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