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去凌子嶽與遼國通訊,不管是欲圖謀反還是叛國,都是滅族的死罪。戲本中常常有滅九族的戲碼,實則,這種事情不太常發生,就算凌子嶽如此&ldo;重罪&rdo;,最終判了全家抄盞,族人中男丁全部入奴籍,女子則全部充入官妓。戎馬半生為保家國,一朝卻家破人亡,令人無限唏噓。將門明顯比尋常人家要有骨氣的多,如此慘烈的抄家,竟是沒有幾個人放聲哭號,就連垂髻小兒亦不例外。凌子嶽處斬的日子是在臘月初九,高大壯提前半月偷偷把武器運進梅花裡,請安久等人屆時相助。高大壯放下刀劍便離開,一眾人在堂中坐了一圈,沉默盯著堆在桌上的兵器。良久,隋雲珠問道,&ldo;去不去?&rdo;&ldo;凌將軍為人忠勇,是大宋良臣,我去。&rdo;梅嫣然首先表態。她如今已經稍稍看開了些,不再執著與梅久之間的母子情分,她甚至有些悔恨,覺得是自己過多的cha手女兒的人生才致其一縷香魂寄於別處。李擎之見隋雲珠看過來,緊接著道,&ldo;不需問我,我一定會去!&rdo;&ldo;我們不去。&rdo;朱翩躚直接把盛長纓也算上了,他不會武功,幫不上什麼忙。隋雲珠點頭,&ldo;十四呢?&rdo;安久環臂而坐,聞言微微抬眼,&ldo;去。&rdo;難得遇見一個比較入眼的人,如今遭受冤情,伸手幫一把也不是難事,反正他們逃出控鶴軍之後就已經是犯人,高大壯能瞞的住一時,瞞不住一世,暴露是早晚的事。&ldo;真是沒有天理,滿朝文武。獨獨容不下凌將軍。&rdo;李擎之嘆道,&ldo;凌將軍若真要叛國豈會等到今日?他們也不想想,凌將軍一死,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rdo;&ldo;其實凌將軍未必沒有錯。&rdo;隋雲珠道。&ldo;什麼?&rdo;李擎之瞪眼,好似今日隋雲珠不說出個原因來,他就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一般。隋雲珠道,&ldo;他錯就錯在不懂權政,不知大宋國情。&rdo;李擎之不以為然,&ldo;大宋的國情就是懦弱,瞎子都能看出來!&rdo;&ldo;朝廷不給錢糧。並非全然是怠慢邊關戰事,大約是一時之間需要週轉湊齊糧餉。&rdo;隋雲珠笑笑,&ldo;凌將軍以為國庫充盈,準備與遼國做曠日持久的拖延戰,這並不現實。&rdo;&ldo;大宋居然這麼窮?&rdo;李擎之驚詫道。朱翩躚cha嘴道,&ldo;大宋當然不窮,窮的是國庫。大宋冗兵冗官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每個官員的月俸、田產、衣料錢、鞍馬費、炭火錢、冰錢……林林總總加起來便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宋又素來愛以封爵升薪做賞。掛著閒職領錢的人比比皆是,到頭來是富了官員,窮了朝廷。&rdo;汴京的繁華,說是天下獨一份也不為過。官員、勳貴、商賈,有錢人一抓一大把,可他們之中除了商賈之外,不是靠朝廷養著就是魚ròu百姓。這座華美的屋宇之下。框架已然腐朽,隨時可能崩塌。&ldo;可眼下將軍若有閃失,遼國難免不會反擊。&rdo;李擎之憂心道。&ldo;不會。&rdo;盛長纓總結了最近的訊息。&ldo;據聞遼國新任皇帝前不久才一腳踏進鬼門關,遼國今年春夏又被凌將軍拖得無法全力從事生產,今冬必然艱難,北院大王野心勃勃,遼國不會選擇在這個當口對大宋大規模反擊。&rdo;凌子嶽死了,影響是肯定有的,可大宋還有其他將領,斷不至於整個軍隊因為少一人便突然癱瘓。況且皇帝想撤換凌子嶽已經不是一兩日了,必然早有安排。&ldo;可是這也不能怪凌將軍!&rdo;李擎之不禁為凌子嶽喊冤,&ldo;將士在外只知保家衛國就夠了,大宋冗兵冗官導致國庫空虛,是朝廷處事不妥當,就算凌將軍不知也不為過!&rdo;凌子嶽知道時局,或許就能暫時按捺住反擊遼國的心思。梅嫣然嘆道,&ldo;如今也好!凌將軍能一舉攻入南京(析津府),對遼國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而宋人至少也看見了,奪回煙雲十六州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夢。&rdo;正因凌子嶽有這個能耐,所以才值得二皇子不惜一切代價的去營救。於他個人來說,這未必是一個壞的結局。&ldo;我們這幾日先去菜市口附近勘察地形吧,最好五日只內能有個營救計劃。&rdo;隋雲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