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9頁

此時,他才算是切切實實的體會到凌子嶽的重要性。遼宋兩國,終於又坐到了談判桌前。這一次的形勢不容樂觀,說不得大宋版圖又要向南縮。前段時間舉國還沉浸在佔領析津府的巨大喜悅中,一轉眼形勢急轉直下,眼看連邊界都守不住了,這種經歷彷彿從雲端一下子跌落深淵!若說在這戲劇性的災難裡,唯一的好訊息就是大宋遭受這重重一擊,終於有了覺醒的跡象。保家衛國迫在眉睫,人是一種極容易受到氣氛感染的動物,就算平時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此刻亦可衝動的執起武器上陣殺敵。就如楚定江所說,儒家歷經轉變,已經早不復當初,但氣節一直沒有消失。大宋盡南端與交趾交界處的叢林邊緣,五個人陸續走出。一行人就近尋了一個獵戶洗漱修整,整整兩個多時辰才能辨出容貌。稍作喬裝之後趕往邕州,儘管走的大多是小道,但一路上還是打聽到不少訊息。&ldo;完了。&rdo;凌子嶽只覺得渾身無力。&ldo;此話怎講?&rdo;李擎之忙問道。隋雲珠道,&ldo;吳將軍應不至於如此不濟!若真定府並未失守,聖上怎麼會讓徐將軍放棄析津府跑到真定府抵抗遼軍?多半是徐將軍中了遼人詭計!此計施展,一方面能收復析津府,另一方面可扳倒徐將軍。&rdo;當時情況緊急,徐贇絲毫不懷疑吳焯的實力,出兵之前也曾有猶疑,最後考慮到吳焯被朝廷緊急派到真定府,不能排除倉促之間一時難以應對。可不管怎麼說,此番重大失誤,徐贇實在難辭其咎!就算國家危難,正是用人之際,那七萬將士的性命又如何交代?他的能力也必會遭到質疑。&ldo;以徐將軍的秉性,九成會自裁。&rdo;凌子嶽太瞭解徐贇了,他行事頗多顧忌,有自己這樣的前車之鑑,他很可能會犧牲自己,保全家族。大宋的兩大將領,一個太多顧忌,一個太沒有顧忌。(未完待續……) 食言(補)眾人趕到邕州,訊息一下子多了起來,許多情況能知道的更清楚。眼下正值遼宋談判,暫時還不能處置徐贇,他到底是顧全大局,屯兵河間,掣肘遼軍。遼國此時雖然看似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遼國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不宜久戰。他們做了兩種準備,若是能談妥最好,若不能,也不懼以戰養戰。而大宋上下群情激奮,就連巨賈鄉紳紛紛向朝廷捐贈錢糧,甘願服從朝廷排程,無利往北方運糧食、糙藥救災。如此情形,就算遼軍攻來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雙方籌碼相差不算太大。兩國使者在談判桌上僵持了半個月之久,遲遲沒有定論。遼國可以退兵,但條件是要重新劃疆域,以煢河為界,包括真定府和河間府在內的地方全部歸遼國。這還是談了半個月之後的遼國定下的最後讓步。這麼一來,遼國疆域又向邊境逼近了幾十裡。&ldo;打!我就不相信大宋百萬軍隊竟然擋不住遼軍!&rdo;酒樓里人聲鼎沸,有人憤然拍桌而起,&ldo;燕雲十六州的歷史不可重演!&rdo;安久佔了角落一個桌子,一邊吃飯一邊聽著大堂裡的動靜。方才那人話音一落,周圍附和聲便起,竟然絕大多數的人都贊成打仗。這般偏遠的地方尚且如此,可以想見北方的情形。也有人道,&ldo;可據說河北三路均遭遇大旱,不打仗都民不聊生了。若真是打起來,後果……難以預料啊。&rdo;言論一出。立刻有人反對,&ldo;那也不能將兩路的土地劃出!這是有先例的。從太祖時便欲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可結果呢?歷經幾代,非但沒有收復故土,竟還要往外劃嗎!要戰便死戰,除非遼人能將我大宋百姓屠戮殆盡,否則寸土不讓!&rdo;另一人道,&ldo;也不是沒有機會,凌將軍能夠一舉攻下析津府,說明此事大有可為。青山猶在何愁無柴?總比不合時宜的逞強好!&rdo;大堂裡的人就這兩個觀點打起了口水丈,最後是主戰一方獲勝。&ldo;這仗究竟該打還是不該打?&rdo;李擎之悄聲問道。隋雲珠道,&ldo;打不打都是朝廷說了算,多想何益?&rdo;安久卻覺得,此仗打不起來。她不懂政治,但是常常執行任務,面對強勁的目標時,絕不會輕易衝上去拼死刺殺,而是伏在暗處靜候能夠一招致命的最佳時機。國與國之間,應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