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6頁

然而事實證明,不是就不是,做做樣子是沒有用的。顧風華哼著小曲走出明陽閣時,恰遇上從朱雀樓中走出的孝閔公主,她依舊是一襲黑衣,頭上簡單的挽了一個高髻,沒有任何飾物,但即便如此,那通身的威嚴也不會讓人們以為她只是個普通的嬌嬌。不過寧國人只對美人感興趣,孝閔公主的長相威嚴有餘,美麗不足,相比之下,顧風華俊美風/流的姿容顯得尤為耀眼,只可惜中間隔著兩排楓樹,看不大清楚。&ldo;寧皇來帖,請我們去觀禮。&rdo;孝閔公主先發制人,衝顧風華點了點頭,從他身側走過。顧風華搖著扇子嘟嚷道,&ldo;真是無情啊&rdo;他四處賞景,不緊不慢的朝自己住的杏花居走去,隔著一側火紅的楓樹,看見一襲蒼青色的高大男子帶著侍衛從小徑轉了進來,街道上的寧國人被那一襲青衣落拓的風采所攝,一時半點聲音也無。顧風華定定的看著那一襲青衣繞過樹叢,在他面前顯露出真容,手上搖著的扇子不知不覺停了下來。&ldo;大兄。&rdo;顧風華道。來人卻正是顧連州,城主安排給他的居所,在這三位藩王的上首,叫做天演殿的。顧連州目光無波的瞧了他一眼,微微頷首,彷彿他們不過只是曾經有過一面之緣而已。顧連州不曾答應任何一個藩王的拉攏,以他的才智,又怎麼會猜不到寧溫這次以立後為幌子,召集雍國各大藩王聯手圍殺他?所以顧風華為什麼出現在此,已經無需明言了。顧風華的目光追隨那一襲青衣,直到他消失在天演殿入口,才緩緩收回來,一向玩世不恭的眼神中,多了一絲沉重,無論兄弟之間關係如何,顧連州畢竟是他的大兄。隨著寧皇的使者前來,顧風華、七王、顧連州,以及寧國的各大氏族和權臣,都陸陸續續的被請至巫殿。太平城的巫殿是建造在谷地之中,四面環山,環境清幽,滿山的紅楓宛如萬里雲霞一般,直鋪到天際。殿中,眾人依照地位順序而坐,雍國諸王為客,所以都坐在右手邊,以代表雍國新帝的顧連州為首,依次是景王(七王)、北地王(風華)、漢中王(孝閔),然後是兵部尚書劉玢,郎中令劉循,再接下去是各大氏族、士族的族長。而寧國這邊,以年過花甲的呂相為首,依次是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也得有三十餘歲了,一群老人家看著對面一個個手握重兵卻與他們孫子輩差不多的年輕人,一時感慨萬千‐‐同樣都是人,怎麼差距這麼大呢?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身上都摸不出十錢,更別提權利了。呂相一雙昏暗的眼上下打量顧連州一會兒,心中感嘆,他久聞顧連州之名,今日一見果然沒有令人失望,倘若顧連州能死心塌地的效命新帝,恐怕雍國的江山還是他們劉家的江山啊只可惜顧連州早已發現呂相的目光,轉過頭,衝他禮貌的頷首,算是打了招呼。呂相名為呂芳,頗類婦人的名字,然而此人的才智可不容小覷,他是寧國的三朝元老,實打實的好戰分子,上任皇帝貪圖安樂,於是便將這柄寶劍入了鞘,但入了鞘的寶劍依舊是寶劍,依然能夠為皇帝分憂,所以即便至今迎來了第三位皇帝,他卻一直穩穩的坐在丞相的這把椅子上。殿上關注顧連州的人甚多,尤其以雍國人為多,寧人不知白氏的身份,雍國人可是清楚的很:他的婦人如今要為他人婦,他又不得不出席觀禮,更何況這個婦人是迄今為止顧連州唯一的婦人,這等情形委實令人欷歔。當然,以顧連州的聖人之名,自是憎恨寧皇、為他惋惜的人多。&ldo;吉時至,冊封大典開始。&rdo;寺人尖細嘹亮的嗓音響徹大殿。主座後偌大的屏風被寺人推拉開,出現了巫殿的原本面貌,兩丈高的神像前有一個偌大的神臺,擺著幾十個神龕,每個神龕中便是一位寧皇的靈位,再往前,是供奉的鼎食。大殿內沒有窗子,兩側分別燃著四十九排牛油燈,隱隱映照著兩個蛇尾相纏的遠古大神‐‐伏羲和女媧。封后儀式其實很簡單,只需大巫卜算出要封后的人選有沒有&ldo;後命&rdo;,若是沒有就什麼都不用說了,這個定然是皇后不能封的,但一般在封后大典上極少出現這種狀況,因為皇族肯定在大典之前就會請大巫先卜算一遍。然後便須得看看這個皇后對國家社稷有沒有什麼危害,是不是妖后,如果都過關了,便授以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