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5章 故都名城

趙構笑道,“建安十三年(208),諸葛丞相使東吳時,對孫權所言。”

“陛下博聞強記,臣等不如。”高柄奉承說到。

“哈哈……”趙構大笑,“朕最喜大漢,對於昭烈帝一朝尤為推崇,自然比你們知道的多。”

趙構這話並不突兀,因為自衣冠南渡之後,朝廷整體的風向就逐漸在發生變化。

在此之前,基本上歷朝歷代都尊曹孟德的魏為正統,這也不意外,因為晉朝的天下是從老曹家搶過來的,如果曹不是正統,他們的政權就不具有合法性,後邊的朝代基本也是同理。

哪怕是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依舊偏向於曹魏。

比如說司馬光就認為,劉備的身世來歷有問題,不能和光武帝劉秀一樣繼承大漢政權。包括趙老二,對於蜀漢的說法也是‘區區一地方’,並不認為它是正統朝代。

別管歷朝歷代的禪讓到底是強迫還是自願,可至少明面上具有法理性。

但是,為什麼到了趙構一朝就變了?之前的趙構也並非劉禪,他是仰慕劉玄德麼?自然不是。

不管是尊劉還是尊曹,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政權是正統的。

衣冠南渡之後,中原淪喪,大宋只剩下半壁江山,那這時候到底是宋人為正統還是金人為正統,就出現了爭端。所以,大宋這邊兒的口風就逐漸變了,是不是正統,咱們得按照血統來說。

之前的事兒咱們都不提,就說現在,前任皇帝是我大哥、前前任皇帝是我爹,我不是正統還能誰是正統?

所以,大宋君臣一致改口,當年漢末天下三分,蜀漢肯定是正統,因為人家是正兒八經血脈傳承,老曹家就是篡位的逆賊、賊寇!至於東吳……有東吳老孫傢什麼事兒?反正不管是尊劉還是尊曹,也沒人會去尊劉。

除此之外,蜀漢一直積極北伐中原的進取精神以及蜀漢的忠義,同樣是趙構的大宋所需要的。

衣冠南渡之後的大宋與蜀漢,兩個政權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包括原本歷史上的南明,尊劉為正統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也是趙構所希望的,尤其是經歷了一次兵變之後,趙構很希望自己的臣民能夠如同諸葛亮一樣忠心不二。這便是為何,大部分宋人對於諸葛亮都比較推崇的緣故。

比如陸游就寫過‘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包括後來的朱熹,將諸葛亮推崇為禹、湯、孔、孟齊名的第五位聖人。

總之,一切都是政治需要。

這建康最早是戰國時期楚威王所築造,楚國與齊國在徐州交戰大勝,地盤擴張到江淮一帶,為了防備齊國,楚威王在這裡築造城池,因為這裡有金陵山,因此城池名金陵邑。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這裡成了東吳的地盤,建安十六年(211),孫權遷到秣陵,在金陵邑原址上再度築城,因為此改名為石頭山,所以便取名石頭城,同時,將秣陵改為建業,取‘建帝王之大業’之意。

“孫仲謀建好石頭城之後,便是擴建將軍府,將軍府所在之地距離石頭城約莫數里,並且單獨為城,所以最早這裡是兩座城,而並非是一座。”

“孫權稱帝,再度擴建將軍府為宮城,是為太初宮。現在這建康,不過是太初宮逐漸擴建起來的罷了。”趙構有些感慨的對眾臣講述著這座古城的歷史。

“陛下之廣博,臣不如也。”程瑀歎服。

趙構得意無比,如果是說別的,我肯定懂得不如你們多,可是說漢末史,你們綁一塊兒未必比得上朕。

你們頂多是看看史書,而且還有諸多是道聽途說做不得真,我可是親歷者!比如這建康,我雖然沒來過,可是我爹、我亞父都來過,親口對我講述,知道的不僅比你們詳細,也絕對更真實。

貨真價實的歷史親歷者!

“陛下,建康知府晃謙之前來迎駕!”

晃謙之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不過他堂兄應該很多人知道,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晃補之。

晃補之與蘇軾、司馬光等人盡皆被列入‘元佑黨人’,因此晃謙之雖然在趙佶朝便科舉入仕,不過並沒有得到重用,直到朝廷難度,才開始升遷。

要說他運氣還算不錯,在東南水害發生之前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因為乾的還不錯,所以到任之後便調任知建康府,恰好躲過了東南水害,否則哪怕是沒有罪責,想要升遷怕是也不容易。

“臣,權知建康府事晃謙之,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