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作思索,趙構便是笑道,“陸卿之意,朕明白。”
“不過,朕既要著書,便不怕後人言!因此,一應野史、雜談盡皆單獨列名錄納入其中。”
“至於一應不同的史書,若是有矛盾之處,擇其一為主,不過,矛盾者也不必刪減,做以註解便是。”
“朕之著書,一則彰顯我大宋盛世,二則彰顯我中原文脈之底蘊,至於後人是否會因言毀謗,便非朕能所想了。而且,吾等又何必思及後人,著書之事只憑問心無愧,好也罷、壞也罷,盡皆是一言!各類書冊、不準有刪減者。”
“汝等要知曉,但凡朕做以刪減,那以後怕是就再也見不到了。”
“陸卿能夠在短短時間弄出眉目,功勞不小,既如此,朕助你一臂之力!張浚、高柄,你二人擬定旨意,朝野上下人士只要有獻書者,按照獻書之多寡、珍貴程度給與相應賞格。”
“厚者准予官爵、寡者賞賜金銀。”
“當年始皇帝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如今朕當收天下之書文,鑄我大宋之《紹興盛典》,此乃萬世之功,便是損耗再大也是值得的。”
“陛下聖明!”滿朝文武盡皆盛讚,陸宰更是歡喜不已。
有皇帝這句話,等到真正下旨傳召天下,必定能夠攬盡天下書籍,比他一個個去費口舌去說服強多了。
而且,皇帝能夠不以自己的意志做其刪減,足以說明陛下心胸!
“陛下,恭州知州奏報,北山摩崖造像完成!”這一次奏報的,竟然是老禪師端裕。
恭州便是後來的重慶,不過這時候還叫恭州,原本的歷史中,孝宗趙昚繼位,而後其三子趙惇繼位,因為恭州市趙惇的潛邸,所以,趙惇成了皇帝后,自詡‘雙重喜慶’,便是升州為府,改恭州為重慶。
“其長逾百五十丈,寬兩丈有半,造像四千三百二十二,傳記題詞五十則。”
要說這事兒,並非是大宋開始乾的,這個‘工程’已經幹了二百五十多年。
從大唐景福元年(892)開始,歷經唐末、五代、大宋。
最開始,這並非是朝廷讓人弄的,而是民間信眾想要造像祈福,所以就由當地人募集了一些資金,請人雕刻。不過,這雕像越刻越多,後來,朝廷也覺得這是件好事兒,便是直接由朝廷出資繼續造像。
尤其是到了大宋之後,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反正大宋不差錢,朝廷大手一揮,接著給我幹!
於是又持續了一百多年,到了去年年末,這項耗時兩百五十多年,歷經數個朝代的超大工程,總算是宣告完成!
趙構點點頭,“這又是我大宋一項盛事,既如此,朕遣老禪師為使前往,從三司調撥銀兩五十萬,以資此佛家盛事,並且由朝廷的名義,在恭州敕建寺廟一座,以做為皇家寺廟。”
趙構覺得,對於韭菜也不能一直割,偶爾還是要給點兒甜頭的。
這兩年,每年收納免丁錢數百萬,偶爾賣點兒度牒,又是幾百萬,錢來的簡直不要太快。
大宋佛道之士,給大宋的建設和對外戰爭,提供了很大助力。
而且,之前程師回奏報,大和尚在西北招納了僧兵足有五千眾。
除了大和尚足夠努力,便是利州西路比較合適,要知道,吐蕃現在可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儘管其教義與中原佛教略有區別,可架不住基數大啊。
在程師回的‘縱容’下,大和尚閒了就流竄到鄰近的吐蕃地界,給當地的寺廟或者信眾論佛。佛理不能勝過大和尚的,直接被大和尚收編,佛理上能勝過大和尚的,絕對是更慘,因為大和尚會接著論拳腳。
也許,要不了多久時間,這大和尚就能夠在吐蕃闖出名頭,成為宗祖一般的人物。
如今吐蕃內部爭鬥一塌糊塗,沒有與大宋開戰的力量,所以對於大和尚的做法,也只是鄰近的當地首領或者僧人找程師回講講道理。
程師回一推二五六,主打一個不要臉,讓毛爾蓋(若爾蓋、馬爾康一帶)的吐蕃首領無能狂怒卻又無可奈何。
“陛下,金人使者一直在催促,想要進行和談。”張浚開口。
趙構呵呵一笑,“這金人也知道著急了?不過,咱們卻是不著急!金人應當給與的賠償,不是馬上就要到了麼?而且,朝廷雖然困難,卻也能再湊一些銀兩,你便告訴他們,正好他們送來了銀子,朕正打算扔給北方各軍作為軍餉,繼續跟他們打下去。”
“這戰爭是他們金人挑起的,總不能他們不想打就直接罷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