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前都是叫他方統領的,如今卻忽然直呼其名,方淮詫異地低下頭來,恰好看見她明亮灼人的目光。她望著那個居高臨下與他對視的人,捏緊了手心:&ldo;你一定要平安歸來。&rdo;那人絲毫沒有察覺到她的心情,只點頭:&ldo;長公主放心,屬下必當為國盡忠,死而後已。&rdo;瀾春急了:&ldo;死什麼死啊!你聽不懂我說的話嗎?我讓你平安歸來,誰要你死而後已了?&rdo;方淮似有些詫異地望著她,卻見她一字一頓地說:&ldo;等你歸來,本公主有話要說。方淮,你得回來覆命,這是命令。&rdo;他還沒來得及答話,就見那不可一世的長公主又仰著頭轉身走了,那背影驕傲得像只孔雀,卻不知到底有什麼命令要下達給他。他對著她的背影鏗鏘有力地說:&ldo;是,屬下領命!&rdo;他並不知道轉身離開的瀾春得努力仰著頭,才能剋制住泛紅的眼圈不掉下淚來。大軍走後,不過半月時間,風波再起。錢塘江忽然出現異象,說是日出之時,北邊的浪潮裡出現了一塊巨大無比的黑色礁石。漁民們打撈上來一看,那礁石上的紋路斑駁凌亂,碰巧一算卦老翁路過江邊,湊近一看,面色大變,直呼:&ldo;大凶之兆,大凶之兆!&rdo;正值夏末,錢塘江一帶雷雨交加,電閃雷鳴,當地官員立馬上書朝廷,將此事鉅細靡遺報了上來。只是那個凶兆卻在當地傳了開來,鬧得人心惶惶。數日之後,西北一帶忽然出現天火,據說一夜之間,森林裡各處燃起熊熊大火,燒得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百里之地,滿目瘡痍。文武百官都被這樣的異動震住了,而在這當頭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不知哪裡來的傳言一夜之間傳遍了大街小巷,據說十五年前,先帝離世那夜,曾立下遺詔廢黜太子,改立四皇子為儲君,擇日登基。但二皇子罔顧皇命,篡奪皇權,將本該登上帝位的四皇子趕去淮北,並且瞞下詔書,從此欺上瞞下,一手遮天。訊息像是雪花一樣湧向皇宮,各地異象突發,謠言四起。皇帝站在勤政殿門口,望著寬敞明亮的紫禁城,只平靜地說了句:&ldo;老四終於來了。&rdo;金鑾意京城的秋天好像從來沒有這麼冷過,明明大街小巷都是金黃的落葉,明明皇城裡的山都被楓葉染成了明亮動人的火海。可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沒有人有心情賞楓葉。皇帝忙得不可開交,朝廷的大半兵力都派去平復西疆的叛亂,而這節骨眼上,他還要分心處理黃河一帶的後續災情,以及盯著淮北那位的動向。過去支援過靜安皇貴妃與老四奪娣的舊部須得嚴加監督,四方邊疆駐守的將士須得重振士氣。最要緊的,是民心,是被謠言鬧得人心惶惶的百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是誰都明白的話。可民心卻是天底下最難左右的東西。不管你十來年如何勤政愛民,如何兢兢業業,可到了這天災人禍齊上陣的時候,總有無數人覺得這是老天的意思。早朝時候,皇帝又接到奏報,江西一帶有人帶頭聚眾鬧事,成千上萬的百姓湧上街頭,說要皇帝給個說法。那些人燒官府,罵官吏,還有人口口聲聲稱皇帝是謀朝篡逆的兇徒。老四十年來沒有任何異動,卻原來都用來布這樣一場棋局了。皇帝一面派人平息內亂,一面要盯著邊疆的外亂,這幾日眼皮子下頭都有了淤青。他議完政後沒有回乾清宮,反而去了城牆上。紫禁城的城牆築得那樣高,恍惚間只要伸手便能碰到天上飛過的鳥。他望著那平攤寬敞的空地,望著京城裡的萬家燈火,秋風瑟瑟,卻唯獨他孤零零守在這偌大的宮城裡。他忽然問身後的人:&ldo;你說,朕這次還會贏嗎?&rdo;趙孟言一身天青色官府,皇帝有多憔悴,他就有多憔悴。他與方淮同是皇帝的左右二膀,如今方淮帶兵平亂去了,能與皇帝無話不談的便只有他。皇帝忙成這個樣,他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從嗓子眼裡發出兩聲輕笑,語氣輕快地問:&ldo;只是這樣就怕了?這可不像我認識的您。&rdo;皇帝苦笑兩聲:&ldo;那你說說,你認識的朕是什麼樣的?&rdo;&ldo;外表謙虛,骨子裡卻自負得很,哪怕趨於絕對的劣勢與逆境裡,也總是有扭轉乾坤的本事。&rdo;趙孟言平靜地看著皇帝的側臉,好像想到了很多年前的事,&ldo;微臣記得當日您得知先帝爺留下的遺詔時,手心都捏出血來了,可面上卻沒有絲毫異色,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一切安排妥當。傳方淮去定國公府強取兵符,派兵封了乾清宮,四王爺和靜安皇貴妃那邊抽走所有宮人,不許一丁點訊息傳出宮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