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雖然說討厭王孝通,但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
王孝通此人麻煩纏身,李寬找他去書院任教,那不是找死嗎?
早在李寬提出來書院的想法之後,李世民雖然說很是贊同,但也知道李寬的做法對國子監來說意味著什麼。
之所以沒有人這時候敢站出來說什麼。
皆是因為李寬當年小小年紀在國子監留下來的兩座碑。
莫要小看了這兩座碑文。
這可是奠定了李寬在國子監一幫老學究心中的地位。
況且在這之後,李寬更是詩名揚長安,成為天下讀書人嚮往的存在。
也是因為如此,國子監知道了李寬開設書院一事之後,即便是知道經史子集不佔主要位置,也沒有多說什麼。
現如今李寬要把王孝通弄到書院去。
當年和王孝通勢不兩立的一群人能夠善罷甘休?
他們不敢針對李寬不假,但不代表不敢針對王孝通。
想到這裡,李世民可以說是一陣頭疼。
他果然是低估了李寬搞事的能力。
一旁的長孫皇后眼見李世民的模樣,一時間也是擔憂不已。
稍加猶豫之後,才開口說道:“陛下,要不把寬兒召進宮來勸說一番?”
“就算是他真
的要用這王孝通,也要好好思慮一番才是。”
李世民點了點頭,無奈道:“不錯,終究是要勸說兩句的。”
其實李世民自己現在也是心中沒底。
李寬做事向來是說一不二,便是他這身為父皇的也勸不動。
況且這王孝通他是知道的,手上是有真本事,李寬對於這種人那是相當重視。
只是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嘗試一下。
“王召,傳朕旨意,明日一早召李寬入宮。”
“遵命。”
……
第二天一早。
因為沒有早朝的緣故,李世民這邊剛剛處置完奏摺,便等著李寬入宮。
但等了半天,卻看到王召一人回來。
李世民不由得眉頭就是一皺。
“晉王呢?”
聞言,王召立馬躬身回道:“陛下,老奴一大早就去了晉王府,府上的人說,晉王殿下並不在府上。”
“怎麼回事兒,昨夜他並未離開長安城,不在府上還能去什麼地方?”
王召臉色一苦,開口道:“說是去了王珪府上。”
聽到李寬的去向,李世民不由得就是一愣。
“王珪府上?他去找王珪做什麼?”
“這老奴就不知道了,府上的下人只是說晉王殿下前去王府
,並未說要做什麼。”
李世民此時也是蹙眉不已。
因為一個王孝通得罪了一大群人不說,結果李寬自己還毫不在意,反倒是去找王珪。
到底是因為什麼,自己還不知道。
一時間,李世民居然生出一股無力感來。
這兒子,實在是讓自己太不省心了。
“罷了,派人去晉王府守著,這逆子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給朕帶到宮裡來。”
“遵命……”
……
長安,王府。
自從王珪上次因為牽扯隱太子一案被罷官去職之後,就一直閒賦在家。
宮中給的旨意是讓其隨馮盎在明年開春之後一同前往嶺南。
因此這是王珪在長安城待著的最後一個冬天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拜李寬所賜。
而罪魁禍首,此時正坐在王珪對面品茶。
“王大人府上這茶有點意思,可不多見。”
聽到這話,不動如鐘的王珪終於臉色發生了些許變化,眼角抽了抽說道:“自然是不多見,這是老夫還在朝中的時候,陛下所賜。”
李世民手中的茶葉全都是李寬送過去的。
這言外之意,便是點了李寬一句,有事兒快說。
他王珪和李寬是真的沒有這麼
熟。
只是此時的李寬絲毫沒有這個覺悟。
見王珪臉色不高興,李寬卻是自顧自的開口說道:“王老大人年事已高,本王今日來訪,也是為了慰問王老大人一聲。”
“不知王大人南下嶺南一事,可準備妥當了?”
這事兒不提還好,一提瞬間讓王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