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對全鄉黨員幹部的思想整頓,使馬志遠認識到周營鄉不是幹部群眾不想幹事,而是周營鄉缺乏一個好的帶頭人,缺乏幹成事的環境和機制。於是,他決定從自身做起,先從鄉里的幾家企業入手,瞭解它們的運營狀況和麵臨的困難。馬志遠又重新走進工業園區,他一家家走訪,發現這些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落後、管理不善等問題。他意識到,要想讓周營鄉發展起來,必須解決這些企業的難題。為此,馬志遠組織了一次座談會,從省城邀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會上,大家紛紛發言,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馬志遠認真傾聽,並做好記錄。接下來,他將根據這些建議,制定具體的幫扶措施,助力企業走出困境。
在馬志遠對工業園區採取有力的措施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農產品加工廠,皮具廠也陸續進入工業園區施工,經玉石加工廠老闆吳翠芹的介紹,又有兩家玉石加工廠進駐工業園區。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馬志遠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多。為了確保企業能夠順利運營,他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
他組織成立了專門的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從註冊到生產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加強了對園區治安和環保的管理,保障企業有一個安全、清潔的生產環境。
在人才方面,馬志遠準備與省城的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到園區工作。他還鼓勵企業開展內部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為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他還設立了一系列的獎勵機制,對錶現優秀的員工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
馬志遠深知科技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他還設立了專項創新基金,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為了拓展市場,馬志遠帶領企業參加各類展會和經貿活動,加強品牌推廣和營銷渠道建設。在企業融資方面,馬志遠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優惠的信貸政策和融資服務。他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業園區的企業逐漸走上正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不僅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服務業的發展。然而,馬志遠並沒有滿足於此。他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讓周營鄉的發展更具可持續性。他多次帶領工業園區的企業家外出考察,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不斷為周營鄉的未來描繪著更加宏偉的藍圖。
在馬志遠的帶領下,周營鄉黨員幹部經過兩個多月的思想整頓,統一了思想理清了責任,工業園區的企業也走向了節能環保的良性發展規道,工業園區的環境汙染逐漸得到改善。
周營鄉一系列的舉措使馬志遠這個名字在望東縣甚至東嶺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市裡領導對周營鄉的變化看在眼裡,派出各路記者前來採訪,宣傳週營鄉的成功經驗。馬志遠欣然接受了採訪邀請,他詳細介紹了周營鄉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績。報道發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他鄉鎮紛紛前來取經學習。馬志遠也因此獲得了市級優秀幹部的稱號。面對榮譽,馬志遠沒有驕傲自滿,他深知周營鄉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將繼續努力,為周營鄉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隨著馬志遠的強勢崛起,周營鄉另一個核心人物——鄉黨委書記段長根則感覺自己日益被邊緣化,他寬暢的辦公室整日不進一個人影,他感到寂寞和無奈,說心裡話,他佩服年輕的馬志遠,自己在周營鄉幾十年了,也從未感覺到周營鄉會有今天這樣的活力,但他很不淡定也很不服氣。他認為馬志遠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他也不願看到自己成為馬志遠的附庸,甚至更不願看到馬志遠有一天會超過自己。他還要繼續活動,甚至散盡家財也行。他準備孤注一擲……
因為整個周營鄉都在對黨員幹部進行嚴格整頓,他再也不敢一個人說走就走了。星期六一早,在鄉里憋了兩個多月的段長根又迫不及待地開車去了東嶺市,在一家洗浴中心見到自己的結拜三弟張國棟,張國棟問起周營鄉的發展現狀時,段長根不感興趣,談的很少,但當張國棟談到他哥哥的國印木材加工廠時,段長根嘆了口氣說道,“三弟呀,你哥國印,我也沒少勸他,識勢務者為俊傑嗎,現在馬志遠風頭正盛,也有很多人支援他,自己能忍耐就忍耐一時,可是國印不聽,非要和馬志遠對著幹,國印木材加工廠的汙水排放,你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