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三大家族不分上下鼎立安陽城的美名,在三年前就已經被逐漸換下。家族傳承越久,就難免故步自守,如今國泰民安,各項發展已是盛極,人們都在滿足現狀的時候,城東的寧家現任家主,卻開始把國內的各種貨物由河道運到海上,去往當時鮮少會有人涉及的異國高價賣出商品,再運回大家都從未見過的珍奇異寶,香料食物。僅僅此項,寧家所得盈利就是所有產業盈利的一倍,不過兩年餘,安陽三大家族之名,就變成了寧家富甲天下。等到其他家族也開始效仿搞起海上運輸時,寧家已經在此占上一席之地,不論他們如何發展打壓,寧家都有辦法保持相當的盈利,只要出海就絕不會虧損。可以說,讓海上運輸發展起來的是安陽商人,而第一個真正開始海上運輸的人,是寧家家主,寧景年。說到寧景年,人們又是一陣感慨唏籲,當年被指活不過十八的多病少年,如今已是舉手投足間便能動盪舉國商業的重要人物。這個不苟言笑,雷厲風行的青年,十七歲時娶過一房媳婦,可惜不滿三個月,妻子便因意外身亡,深受打擊的他不顧父母的勸阻,毅然跟隨師父華鍾南上山習武,足足五年不再踏足塵世,後來父親寧明山病倒,他才被迫下山,並在父親以死相逼之下,迎娶整整等了他五年的姑娘郭薔為妻。婚後不到六個月,寧明山老爺久病不治,與世長辭,喪期未滿,寧景年就不得不肩負起家族重擔。正式成為寧氏家主後,年僅二十二歲的他日後的一番作為成就佳話,千古流傳。年少出英才,傲世言青傳,當年臺上一揮去,大浪之處千帆遠。後世一位詩人的一句詩詞,足以道出當年的寧景年傲然立於河臺上,指揮無數盛載金銀寶物的貨船出海的榮光。然而外表光榮的背後,又有多少人知道傳奇人物心底的哀傷。成親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寧景年二十三歲時,他有了第一個孩子,取名靖安。很多人都羨慕這個含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卻很少人知道,靖安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父親取的,而是他的奶奶給起的,身為人丁單薄的寧家長孫,這個孩子並不受父親的喜愛,甚至是,連看一眼都不願。眨眼間,又是三年,寧家事業在寧景年的帶領下,一直處於鼎盛時期。前兩天,剛剛送走裝滿絲綢茶葉瓷器寶物的貨船,現在的寧景年在臨江而起的不歸樓裡點算這個月來的收入與支出。不歸樓建起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因為出船的次數多了,為了方便管理,寧景年索性買下港口附近的一片土地,耗巨資建起這幢不歸樓,此後,處理事情會見來訪客商,便多數於此地。書香門第不歸樓在外流傳的說法很多,其中有一個是,不歸樓是寧景年為悼念於此地附近的河裡沉水身亡的妻子杜薇而建,不歸之名也由此而來,源自一去不歸之意。臨近黃昏時分,已經是寧家大小錢莊總管事的伍六又抱來一大堆的帳冊,以他的資輩,送帳冊一事早不應他來做,只不過習慣了之後,不來一趟,總覺得不對勁。伍六於七年前就已娶妻成婚,如今已是三個孩子的爹,妻子是父親給安排的,儘管和他一開始所想相去甚遠,但找不到也只能湊合了。伍六走進不歸樓三樓,到帳房裡一看,看到成年後眉目越加清晰俊朗,但面容卻日漸冷硬的東家,不由於心底嘆一口氣。本該是往事已矣,但這個看似無情的人心底總記得死了已經九年的人,那個伍六從未見過的夫人,辭世的同時,也把他東家的笑容帶走了,自那時起,他真的未曾見過東家笑過一次。伍六搖搖頭,收拾心緒,一隻腳才踩進門檻裡,另一個人就站在了他身後,伍六扭頭一看,不正是寧府裡的老管家嗎?老管家抬頭一看擋住門口的人,見是熟人,不由扯扯老臉,想笑,卻讓表情更加晦澀。「有事找東家呢?」瞄了一下在房裡認真算帳的人,伍六壓低聲音問。「是啊。」有些緊張的老管家點點頭:「二夫人派我來找主子。」「怎麼,府裡出了什麼事?」伍六一眼看出老管家的慌亂。「是、是小少爺病了。」真是大事!伍六趕緊讓開地方。「那快去吧,這事可不容緩。」老管家又點點頭,立刻邁開腳步走了進去。伍六緊跟著他走到東家的書案前,把一堆帳冊放在桌上的同時,老管家已經把來意告訴了寧景年,可令他驚訝地,他的東家聽完後,連表情都沒變一絲半點,繼續埋頭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