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覆滅前夕才真正啟用了酸洗法進行精煉,可到了那個時候無論做什麼也沒用了。
這就是日本人在二戰時期的性格,對任何事情都扣到了極點,因為不願意浪費子彈而忽視自動武器的研究;因為資訊火炮太貴而停止生產,轉而全力生產一戰時期更加便宜的古董炮;因為捨不得超級戰列艦被擊傷甚至擊沉所以就一直留在家裡捨不得用,等到打疼了才想起讓那些大傢伙出去自殺;因為揪心那10%的產量而勉強使用滿是雜質的劣質油。
可以說,很大程度上二戰時的日本就是毀在了自己的摳門上。
因此羅傑根本不擔心自己拿出的那些資料會給日本人帶來什麼太大的好處,而且即便是他們提前採用了酸洗法提煉精製油,可礙於產能的關係這也不會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利益,幾萬噸的年產量相較於日本的龐大消耗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罷了。
至於煤炭液化的研究,此時日本人曾經向德國派出30人去考察技術,結果回來提出的考察報告,30人竟是30個樣,人家德國人根本不願意和日本共享技術,結果最終還是在39年自行研究出了結果,生產出了第一批煤炭液化石油,只是礙於方法上的不成熟和工業規模的障礙,工廠的產量一直不高。
羅傑非常擔心會不會由於自己的到來將這一進度提前,如果日本真的提前掌握了這一技術自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所以,他打算利用各種很快就會被發現的不值錢的技術將北條允打造成為日本這一領域的權威,讓他指導日本人關於煤炭液化的研究,這樣一來,只要自己在給他的相關資料上動一動手腳就可以透過他否決那些真正正確的思路,一直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最終讓日本在戰敗之前都搞不出煤炭液化技術來!
當然,除此之外,他更加看重北條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自己提供的那些日本海軍情報。
“關於這些你就不用擔心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北條允手中的資料會為日本人畫上一個大大的餡餅,但是這個餡餅他們永遠也吃不到。”羅傑笑嘻嘻的說道。
齊靈韻嘆了口氣,說道:“好吧,既然您是這麼判斷的,那麼我堅決服從命令。不過,對於英美法意日五國的特使您打算怎麼應對?真的打算同意他們的要求?加入條約可是自廢武功的決定啊!”
齊靈韻所說的條約是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在30年召開倫敦海軍軍備會議簽訂《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現在“瓊崖”號的戰力讓他們震驚了,而接下來的第二批造艦計劃更是讓他們擔心會破壞世界海軍實力的格局,於是他們便試圖將瓊崖也拉到條約的規則圈子裡來玩。
看著一臉焦急的齊靈韻,羅傑笑著伸出手指來搖了搖,說道:“他們的要求僅僅只是就加入條約進行談判而已,那麼為什麼不答應?談判又不是說一定加入,有意見沒有關係,慢慢談嘛,談不攏歇一歇接著再談,總之啊,拖著就是了,反正我們又不是沒有談判,僅僅是條件一時半會談不攏罷了。我們這邊一邊建著戰艦那邊一邊談著,我倒要看看最後是誰著急,是礙於條約遲遲不能開建新艦的日本人還是我們。”未完待續
第七十二幕 拖字訣
偉大的華夏古國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孕育出了無數獨有的神奇事物,這些事物有的是精華有的是糟粕,更有被民國文人喊打喊殺的,但任何事情都無絕對一說,就像是硬幣的正反兩面不可分離一般,塞翁失馬,在有些特定的場合下它們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比如說各個部門之間的太極推手,再比如說那些莫能兩可的官話套話,又比如說收了錢不辦事的道德情操。按理說這些事情應該是讓人深惡痛絕的,平日裡誰辦事遇到了這些個情況都要噁心上半天緩不過勁來,但是現如今用在外交談判上卻是能夠收到奇效,噁心的物件換了個人,糟粕也能變成精華。
反正在現代的時候一個普普通通的談判談上一兩年又或三四年那是非常正常的,像是入世談判等等重要談判一談談個十幾年也並非少見,靠著一個拖字訣,羅傑不求能將《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的談判拖上十幾年,只要一年,甚至半年都可以,到時候他不信日本人還能氣定神閒。
而事實上,簽約談判的事情正和羅傑所料想的一樣。
五國特使來到瓊崖之後表現的最為積極的便是日本特使了,到處上躥下跳,演講滔滔不絕接連不斷,可以說,這一段時間上鏡率最高的便是他了,嗯?這個世界貌似還沒有上鏡率一說,應該成為上報率更為準確一些才對。整天不是日本特使出席了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