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來說確實難辦,但是對於手握電影利器的羅傑卻並無困難,這個時期並無電視,電影便是最生動的傳播媒體,只要拍些功夫片出去,無論是否會收歡迎,至少中華武術的名頭絕對能打出去。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也曾經試圖將中華武術推向世界,但是派出幾十個人的表演團全世界巡迴演出的效果實在是有限的很,沒有辦法,觀眾實在是太少了些,起不到什麼大作用,而如果不能到現場觀看全憑著報紙和廣播的介紹鬼才會對一項毫不知情的武術感興趣。

但電影就不同了,透過這種大眾傳媒可以方便的向觀眾們直觀展現出中華武術的魅力來。

羅傑的具體計劃也很簡單——首先在自己控制的粵省組織起武術聯賽來,賽制直接套用現代已經非常成熟的拳擊比賽賽制,讓原本為實戰格鬥而生中華武術更具有競技性和觀賞性,只要有了健全的比賽制度和豐厚的獎金,不需要人為進行干預,選手們會自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這一轉變的。

而這一比賽不但可以擴充套件武術在民間的影響力,同樣可以給已經日漸失去謀生門路的武師們一條財路,如果組織得好的話,對於羅傑這也可以成為一項財源!雖然和製藥行當比起來數量不多,可蚊子再小也是肉,誰會嫌自己錢多呢?

民國時期人們的娛樂活動還是十分貧乏的,而當粵省經濟在羅傑的操作下發展起來之後,人們有了錢,有了空閒時間,自然會將注意力投向武術聯賽,對於一項體育運動來說,有了市場就有了發展!

而除了一般的聯賽之外,羅傑他還想要在近期組織一場全國規模的武術盛會,並將其制度化正規化,一如後世的世界盃歐洲盃,成為武術界的頂級賽事。

在原本歷史上的1929年初,為推動全國武術的開展,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武當劍俠李景林寫信給全國各地武林門派的掌門與耆宿,表示想要“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國術表演大會”。

這一倡議很快便得到各方熱烈響應,1929年5月3日,當時的浙省政府決定:該年11月在杭洲舉辦全國性的“浙省國術遊藝大會”,這便是民國時期第一次全國性質的武術擂臺賽。

羅傑想要做的便是讓第一次全國性質的武術擂臺賽提前出現,而且要比歷史上的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觀賞性和競技性,自然的,地點也要改在粵省。

最主要的一項,名字必須要改!

“浙省國術遊藝大會”,怎麼聽都像是一場遊園會,毫無搏擊的威武霸氣!只是對於這個名字到底該用什麼羅傑確實想了很多。

華山論劍?這個……地點不是華山,而且比賽也不止是劍術一項啊,改成廣洲論武?還是省省吧。

決戰紫禁之巔?這個夠霸氣,夠氣派!但是紫禁城不在羅傑地盤上,操作起來難度實在有點大,而且他估計紫禁城的屋頂恐怕也受不住,萬一要是一不小心踩爛了個房頂他羅傑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更何況這要是將比武場地設在屋頂,那觀眾們要往哪裡擱?

除了這兩個以外,那麼剩下羅傑能夠想到便是“天下第一武道會”了,天下第一,足夠霸氣,更主要的是能跟日後楠京中央那邊舉辦的大賽搶風頭!光是從名字上看就能讓人不由自主的認為這“天下第一武道會”才是第一的武林盛會。

於是,在羅傑拍了拍腦袋之後,“天下第一武道會”的名字便這麼敲定了下來。

原本歷史上的“浙省國術遊藝大會”擂臺賽因為沒有可以借鑑的先例所以在組織和規則上漏洞很大,比如參賽選手沒有各自的正式比賽服以及護具,打著打著觀眾們就分不清到底誰是誰了,又如比賽規則居然規定如果兩人打和便可以雙雙晉級,於是比賽之中出現了大量故意打和的狀況,為的就是不傷和氣又能晉級,幾乎都快成假打了。

為了將這次比賽辦好,羅傑制訂了詳細的計劃,比賽會被分為三大塊,徒手搏擊,短兵器以及長兵器,其中徒手搏擊又會按照體重分出輕中重三種不同重量級來。規則則參考後世的拳擊比賽,對於未出現擊倒的比賽採取計點數的方法確定勝負。

同時,介於民國時期的武術家很多都比較窮困,對於一些較為窮苦的來說就連一套新衣服都捨不得置辦。顯然,讓比賽選手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上臺比賽實在有礙觀瞻。

所以羅傑決定所有參賽選手的旅費和食宿費用全部由組委會承擔,反正他也不差那點錢,另外,各個門派的掌門可以設計自己門派的隊服,由組委會負責製作,比賽時選手穿上不同顏色的皮製護具以示區別和保護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