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部分

“垂直舵ok!”

這樣一來遙控線路的檢查就沒有問題了,響應一切正常。

“現在檢查影片通路。”張維果又大聲說道,說著,熟練的開啟了自己面前遙控器上的幾個按鈕,顯示屏上便有了影像,上面所顯示的正是導彈上的攝像頭在機腹下所拍攝到的畫面。

沒錯,如果按照現代導彈的劃分的話,“破軍”乙型導彈應該屬於極為先進的電視制導導彈,只有擁有先進軍事技術的國家才能夠生產製造。

“破軍”導彈一共分為甲型和乙型兩種型號,其中甲型是基本型,彈體和固體火箭推進器上下佈置堆疊在一起,透過焊接連線,而並非現代反艦導彈的一體式佈局。由於火箭發動機的效能比較低下,所以有較大的水平彈翼來提升滑翔距離增加射程,造型類似於巡航導彈。

甲型所採用的制導方式是無線電遙控制導,在將導彈投出之後,導彈發動機點火,推動導彈飛向敵艦,此時投彈手便需要透過目視判斷導彈和敵艦的相對位置。彈體後部有紅色發光燈幫助投彈手判斷彈體位置,透過無線電遙控對導彈的飛行軌跡做出調整。

和後世的反艦導彈相比,瓊崖所裝備的“破軍”導彈對投彈手經驗的依賴非常嚴重。如果投彈手的經驗稍微欠缺一點便無法準確判斷導彈和敵艦的相對位置,也就無法準確操縱導彈投射到目標上。

但相對的,如果投彈手的技術足夠高超的話。那麼這款三十年代的最初級反艦導彈的命中率不會比下個世紀的鐳射制導炸彈低多少,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正常而言,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破軍”甲型反艦導彈的命中率大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這個命中率也和它的原型——德國人的hs…293反艦導彈差不多。

相對於甲型反艦導彈,張維果他們所使用的乙型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改變便只有制導方式而已。乙型所採用的制導方式是電視制導,這種導彈和德國人的hs…293d電視制導反艦導彈非常相似,是一種劃時代的設計,這種導彈在彈首加裝了電視攝像頭。用無線電將影象傳回載機,使轟炸機組可以在無法看清導彈的惡劣天氣下進行攻擊。而且,採用了電視制導之後,轟炸機在投放完了導彈之後便可以立刻做出規避機動甚至是返航,而不用像甲型的無線電遙控制導需要在導彈命中之前一直保持機體平穩。好讓投彈手有一個良好的視野環境去操作導彈,大大提升了轟炸機的生存能力。

歷史上,德國人的hs…293d電視制導反艦導彈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導彈所傳回的圖片質量非常不穩定,投彈手難以透過畫面判斷情況,所以最終被無奈的放棄掉了。但是羅傑卻完全不同,因為他在自己的“破軍”乙型導彈上使用的是來自現代的攝像頭,無線電技術也大量採用了超前科技,可以說是現代的進口產品,畫面質量相當清晰,完全達到了實用的標準。

觀看了幾秒確認畫面沒有問題之後,張維果又說道:“影片通路ok!導彈檢查完成,可以投彈!請指示目標!”

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務,他們這些裝備乙型電視制導導彈的機組負責攻擊的目標是距離機群較遠的兩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和“升龍”號。

這麼分配任務是因為他們的電視制導導彈即便是飛機距離目標較遠也可以透過導彈上的攝像頭傳回的畫面進行控制,有效射程較遠。而甲型的導彈雖然理論上射程很遠,足可以讓轟炸機在敵艦的高射炮火力射程範圍之外進行攻擊,但是實際上因為必須要依靠肉眼去觀察導彈和目標艦的相對位置,實際上則必須要靠近目標才能夠攻擊,如果由搭載甲型反艦導彈的機組去攻擊遠方目標,則需要穿過近處幾艘航空母艦的高射炮陣地,這自然是比較危險的。

機長端著望遠鏡瞅了老半天,終於確認出並排航行的兩艘航空母艦左邊那艘才是分配給他們的目標“赤城”號,也就是南雲忠一的坐艦,日本艦隊的旗艦。

得到了機長的指示,張維果很快也確認了目標的位置,只等待著編隊長髮話他們便可以開始投彈了。

“甲隊各機注意,甲隊各機注意,現在按照順序開始間隔投彈,按照順序開始間隔投彈!現在一號機開始投彈!二號機準備!完畢!”

這是編隊長透過無線電發出的命令,張維果他們的飛機是二號機,而一號機自然是編隊長的坐機了。

如果是現代海戰,那麼毫無疑問,能夠在同一時間發射出去多少導彈可是衡量一支艦隊攻擊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只有在同一時間發射出足夠多數量的導彈對敵艦隊進行飽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