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於這一點,羅傑對於這款戰列艦提出的要求是:
第一,這款戰艦的總體設計應該向襲擊艦傾斜,而不是艦隊決戰用戰列艦。
第二,這款戰艦必須要足夠的威武帥氣,能夠成為中國精神上的象徵和寄託,讓已經被無盡的列強入侵和軍閥內戰折磨夠了的人民在精神上找到一個支柱,重振民族精神,同時為自己贏得足夠的聲望!
第三,因為按照羅傑日後的計劃,這艘戰艦將會有很大可能和日本的戰列艦交手,它的需要戰之能勝的戰鬥力,至少也要保證自己不會被擊沉。
結合這些要求綜合考慮所有尚未出現的戰列艦,顯然最合適的便是德國俾斯麥級了。
首先,俾斯麥級的速度足夠應付目前所有的日本海軍戰列艦,即使面對日本的終極戰艦大和號也有巨大優勢,可以自由選擇是走是戰,而戰列艦以下級別的戰艦對它根本構不成威脅。
其次,俾斯麥級的火力足夠應付狀況,按照原本的歷史,俾斯麥的火力的確令人蛋疼,凡爾賽和約導致的海軍十多年空白期嚴重阻礙了德國主炮的研究工作。
不過,380口徑再怎麼差也是380口徑,用來做襲擊艦的主炮完全夠用了,只要對手不是日本最新銳的戰艦完全足夠使用了,可話說回來,翻翻日本海軍的戰史就會發現這種擔心是完全多餘的——日本人向來把長門和大和這種超級戰艦當成“不到最後時刻絕對不能動用的王牌”,二戰中小弟們拼死拼活和美國佬死磕的時候幾個boss卻蹲在家裡看孩子,想來俾斯麥也沒啥機會和人家過招,畢竟真正遇到了靠著高出對方一截的航速它還能溜得掉。
而4座雙聯裝炮塔的佈置雖然比3×3要少了一門炮,還多出了一個需要保護的炮塔,但是卻更容易將火力分散到多個目標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