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轉眼間過去了。
“你,一定要剃度嗎?”晴兒抱著狼青,摸著它的狗頭,垂下了頭,不去看那俊逸非凡、風姿卓絕的青年。
江流兒眼中劃過暗光,抬頭望向天際,沒有回答。
“……好了,我知道了。”
晴兒想要笑,苦澀得扯不開嘴角。
滿天神佛,誰都不允許西行之路。
“我做了一些泡菜、鹹鴨蛋,你帶些回去,去皇城路上吃。”
她站起身,把身側的一個竹籃子遞了過去,沒管青年有沒有接,放到一側就向山路走下去。
背過青年,眼中的淚水流了出來 嘴邊忍不住嗚咽起來,她怕狼狽不堪的自已,捂著嘴跑起來。
江流兒一直注視著離去少女的背影,一雙寒潭的黑眸,閃過複雜的紅塵。
“……對不起。”
他望著她,眼前浮現出孩童時期,少年事情的事情。
“小和尚,你們廟裡燒香拜佛的人不少,可人也不少,化緣和香火錢,夠你們吃嗎?”
“阿彌陀佛,小施主,貧僧和師兄弟們會種地耕田。”
“啊?(?皿?)真的嗎?”
“出家人不打誑語,阿彌陀佛。”
“奧,好吧,那你們有手有腳能自已。幹活。吃飯,為什麼還要化緣?”
“小施主,這是積功德的事情,好人有好報,佛家講究因果。”
“積功德,做好事,相助的是需要幫助的人。
為什麼給和尚就是化緣,積累功德?
你們寺裡的人都好手好腳,還有不少青壯年,難得不是那些老弱婦孺、鰥寡孤獨比你們更需要幫助?”
“這……”
小和尚被難住了,回去問了方丈,方丈笑而不語,讓小和尚自已去藏書閣尋找答案。
江流兒離開了,按照《西遊記》的程序,成了唐玄奘,為母申冤,代君西行求取佛經……
“晴兒,一定要去嗎?你……”
“娘,我想見他最後一面。”
“罷了,隨你吧……冤孽啊……”
唐玄奘告別李隆基,踏上了西行之路,剛走一里路,偶遇故人。
“長老?”兩個僕役望著不遠處駐足而立的少女,看向唐玄奘。
“兩位,那是故人。”唐玄奘解釋:“勞煩兩位,容我和故人告別。”
唐玄奘下了馬,走到了晴兒身邊。
“我送送你。”
晴兒說道,一人先行。
狼青跟在晴兒身後,亦步亦趨。
唐玄奘雙手合十,默唸了一聲佛號,跟了上去。
“此去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歸來,你一路注意身體。
風雨露宿,小心傷寒,我給你備了藥,就在裡面。”
晴兒走著走著,忽然覺得背上的包裹太重,直接丟到了唐玄奘懷中。
唐玄奘唇角有一絲不明顯的笑意,但馬上消失了,晴兒一直低著頭,沒發現。
“裡面備了一些銀兩,你一路上吃住總是需要用錢的,化緣好聽,但你一頓飯,說不得是別人家一天的伙食。
你吃了,他們吃什麼,路上都是窮苦人家……”
晴兒絮絮叨叨的,這些年下來,唐玄奘早就明瞭了和尚對於朝廷和天下的意義。
但此行……
“我知道,陛下賜下了金銀,我留下來了。”
“你!”晴兒吃驚地望著他,對上熟悉幽深的黑眸,她嚥下了嘴裡的話。
晴兒:“我要成親了。”
唐玄奘:“……貧僧祝施主日後婚姻美滿,兒孫繞膝。”
晴兒:“謝謝,我要回去了。”
唐玄奘:“後會有期。”
晴兒:“後會有期。”
兩人就在一塊大石頭旁分別,唐玄奘望著少女離開的背影,一轉身往前走去找兩個先走去的僕役。
待唐玄奘走到一座小山腳下時,忽然聽到一陣悅耳的鈴鐺聲。
他側頭看去,只見晴兒站在青山綠水的桃花林中,手中拿著一串銅鈴,正輕輕搖晃著。
鈴聲清脆,在山間迴盪。
唐玄奘凝視著晴兒,心中百感交集。
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卻最終還是化為了一句嘆息。
隨後,他毅然接過僕役手中的馬繩上了馬,向著西方行進,逐漸消失在了遠方的地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