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草從不認為自己的智慧能比普通人高出多少,恰恰相反,從上一世的經歷中她深深體會到,任何人都不簡單。
她在這個世界上超出別人的,是對喪屍和喪屍末世的瞭解,她也靠這一點帶著團隊走到了今天。
下一個階段的重點是開展生產建設,張曉草在這方面並無特長,她所能做的,就是盡力搭建一個公正高效的平臺,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滕京教授見張曉草在思索著什麼,插話道,“我也有點想法需要和大家講一講,現在安全形勢好轉了,我們恐怕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上考慮生存問題。
我根據個人資訊登記情況做了個簡單的統計,按各個小區倖存者的比例推算,活下來的人不到10。不知道是我們這個地區死亡率更高,還是其他地方都是這樣。
人類誕生到現在,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大比例的傷亡。
正如張團長所說,剩下的人不多了,我們不僅要讓大家吃飽穿暖活下去,還要在更高的層面上考慮人類這個種群的繁衍存續的問題。
人數過少,將無法保持基因多樣性,會給種群延續帶來極大隱患,一方面,疾病、病毒的群體抵抗能力會大幅下降,普通病毒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減員,我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不確定維持基因多樣性的人數底線應該是多少,但從宏觀層面上來講,團隊人數越多,越有利於種群的延續,所以還要儘量繼續擴大團隊規模。
另一方面,這次災變必然造成文明的倒退,這不僅會終止我們的進化,甚至會帶來整個族群的退化。留住人類的文明,這個話題很大,但立足我們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所能做的是,竭盡全力蒐集和儲備知識和技術。
喪屍末世對人類文明的衝擊和破壞前所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流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從這個角度來講,末世前的人類文明,很可能已經是人類的頂峰,短期內,我們的發展不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至少在我們這2500人的有生之年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對於下一代來講,網際網路、微信支付,移動通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技產品,只能存在於他們的想象中,如果我們不努力,他們甚至可能告別電力,要重新回到點油燈的時代了。
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都親歷過人類文明的頂峰時代,這是我們能夠最大限度保留人類文明的巨大優勢,我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實現真正的安全和自給自足,但如果等到那一天才開始做這項工作,那就太遲了,而且必將事倍功半。
所以,僅僅生產生活必需品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在不斷改善生存條件的基礎上,儘量蒐集、儲備和傳承知識,並透過復刻各項技術,重新攀爬科技樹。
末世前,社會生產的分工非常詳細,不管你當時在從事什麼工作,你的知識、經驗和經歷對我們的後代來講都是財富。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讓所有人都認識到知識和技術得重要性,並在團隊中樹立一種觀念,那就是,每個人都有為人類文明保留火種的責任,發動所有人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要儘量擴大團隊規模,吸納更多幸存者,並竭力避免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