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耳見到小子推毫不猶豫的把湯給自己,頓時又高興立起來,說:&ldo;算啦,本公子突然覺得雞湯好膩哦,喝多了膩口,還是你喝罷!&rdo;小子推一聽,高興的說:&ldo;真的嘛?公紙你覺得膩口嘛?那你還有大半碗,窩幫公紙喝了罷!&rdo;小重耳一聽,頓時臉都綠了,一臉割肉的表情,看的吳糾差點笑噴了,這就是&ldo;裝逼遭雷劈&rdo;,活脫脫的裝逼多了總是要還的!小重耳的話已經說出來了,再反悔,覺得很沒面子,但是小重耳又是個大胃王,根本沒喝夠,兩相為難之下,看到小子推那亮晶晶的眼睛,最後還是一臉壯士斷腕的表情,把自己的半碗湯倒進了小子推碗裡,彷彿倒的是自己的血一樣,最後一滴倒完之後,一臉虛脫的表情。吳糾忍著笑,走過來,對小重耳說:&ldo;重耳,寡人有句話想要問問你,是正經事兒。&rdo;小重耳拿著空碗,壓抑著自己心中的&ldo;悲痛&rdo;,正經的說:&ldo;楚王請講。&rdo;吳糾說:&ldo;重耳,晉國的事情,想必你也聽說了,照這樣下去,楚國與晉國開戰,是早晚的事情,若真到了那時候,你待如何?&rdo;小重耳將空碗&ldo;咔&rdo;的一聲放在了桌案上,在座的小包子們,有的聽懂了他們的話,例如已經十分懂事兒,有大哥哥風範的小子魚,還有相當早慧的甯戚,再者就是小子文,似乎都聽懂了,只是有幾個小包子還小,懵懵懂懂的沒聽明白。小重耳十分淡定的坐在席子上,將空碗放下,沒有回答吳糾的話,反而發問說:&ldo;楚王,重耳是晉國送來的質子,若是楚國與晉國開戰,您會殺我麼?&rdo;吳糾笑了笑,沒打一個磕巴,說:&ldo;自然不會。&rdo;小重耳說:&ldo;既然楚王不殺質子,那麼重耳也不會如何。&rdo;他說著,頓了頓,盯著案子上的那隻空碗,又說:&ldo;若有朝一日,重耳有幸繼承晉國的國君之位,還要報答楚王的不殺之恩。&rdo;吳糾笑眯眯的說:&ldo;哦?怎麼報答?&rdo;小重耳一本真經的木著一張虎頭虎腦的小臉,思考了一下,很嚴肅的開口,只說了四個字:&ldo;退避三舍。&rdo;吳糾一聽,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因為小重耳的話,讓他想起了退避三舍的這個典故。當年重耳流亡到楚國之後,因為感激楚成王的收留,需要諾言,若是以後回到了晉國,做了晉國的國君,一定會感激楚成王,若是兩國不幸交戰,那麼晉國定然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打仗,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退出九十里,這樣一來,一個國家都退出來了,其實意思就是主動避讓。不過在後來,重耳成功繼位晉國國君之後,晉國果然與楚國有了正面衝突,楚國想要逐鹿中原,晉國也想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中原地帶,著名的濮城之戰,南北逐鹿就此展開,重耳用兵如神,果然退避三舍,避開了楚國的主兵馬,抄後路剪斷了楚國進攻的兩翼兵馬,竟然用退避三舍這個辦法,全殲楚國左右軍,最後的結果就是,重耳雖然退避三舍,但是奪得了濮城之戰的勝利,從此楚國一蹶不振,晉國快速崛起。吳糾是讀過歷史的人,濮城之戰可謂是春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戰役,因為這個戰役楚國四萬大軍,晉國三萬大軍,這是典型的以少勝多,卻勝的漂亮的戰鬥,吳糾記憶很深刻。吳糾聽到重耳許諾&ldo;退避三舍&rdo;,感嘆了一下重耳的才華,小小年紀,別看只有肚量大,其實心思也不小,不過吳糾倒是沒有忌憚重耳的&ldo;出爾反爾&rdo;,畢竟退避三舍重耳是真正做到了,只是因為楚成王急於擴張自己的地盤,無休無止,沒有夯實國內的基礎,因此很大程度造成了這次戰役的失敗。吳糾覺的,若是楚國在自己手上,絕不會發生這樣重大的失誤,也不會和重耳鬧到那樣的決裂的地步,更加不會和東方強國齊國鬧到這種兩軍對壘的地步。吳糾倒是覺得秦國的做法十分可取,很多人都覺得秦國在戰國時期多麼不可一世,嬴政統一天下,然而在春秋時期竟然如此默默無聞,實在是不科學,不過仔細一看就能發現,其實秦國在春秋時期並非是默默無聞,而是平穩的增長,春秋諸代秦國國君,基本沒有太大的過失,因此這才促成了四百年後的統一。吳糾笑眯眯的盯著重耳看了一會兒,這才收回目光,說:&ldo;好啊,重耳要記得今日的話,他日寡人定然親自送你回國……繼位。&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