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糾將袖子捲起來,把下襬也掖起來,看了看懷中那鼓囊囊的假文書,就隨手扔在一邊兒,準備處理處理這些下水。吳糾將豬大腸和肺頭洗乾淨,摘乾淨,然後將大腸切成小段兒,將肺頭切成薄片,又開始調作料,將佐料調在一個大碗中,然後將大腸放進碗中,細細的揉搓,搓好之後洗乾淨,又將大腸和肺頭泡起來,泡在佐料碗中,確保沒有內臟的怪味兒。吳糾處理好那些內臟,將內臟放在大鍋中熬煮,便笑眯眯的弄了一些麵粉,準備做個滷煮火燒吃。滷煮火燒是有名的京味兒小吃,據說是清光緒年間才發明出來的,因為當時的肉很貴,平頭老百姓根本吃不起肉,所以就把那些不入流的豬下水全都蒐集起來,然後做飯吃,將那些內臟亂七八糟一燉,然後將大燒餅扔進去煮,可謂是個大雜燴。在那個年代,是趕大車的才吃這種不入流的東西,可誰知道後來竟然發揚光大了,將不入流的豬下水變成了一種美味,就演變成了滷煮火燒這種小吃。滷煮火燒中的火燒是死麵火燒,要揉的非常結實,這種火燒切成菱形小塊,放入湯中熬煮,火燒需要進味兒,但是不能變爛,因此和麵是十分有講究的。深秋季節,吳糾和麵和了一身都是汗,這才感覺可以了,吳糾便把面放好,準備一會兒烙火燒,轉頭又去處理自己熬煮了多時的湯汁。因為內臟已經被處理乾淨,而且還用作料揉搓,十分進味兒,放入鍋中熬煮之後,變得噴香四溢,一種比豬肉更加濃厚的香味兒就冒了出來,卻沒有腥臊的氣息,醇香肆意,讓人食指大動。吳糾就在湯頭裡加入了一些調料,然後繼續熬煮。膳夫們不知吳糾在做什麼,但是看到他弄了一些豬下水,一會兒時間過去,竟然噴香四溢,明明方吃了早膳,膳夫們卻覺得肚子裡飢腸轆轆,咕嚕嚕的直叫。吳糾這個時候已經烙好了餅子,然後切成菱形的小塊,死麵的餅子被切得分外美觀。等一切都搞定了,把湯頭和餅子都撐進一個大蓋子大碗中,往上面撒著一些菜沫子,加點綠色,然後加入調料醬油最後調味,便大功告成了。吳糾做好了滷煮火燒,自己聞著都覺得香,雖然膳夫們說齊侯不喜歡內臟的味道,不過吳糾覺得,按照齊侯的吃飯口味來說,其實齊侯應該挺喜歡吃滷煮火燒的。吳糾將熱騰騰的滷煮火燒蓋上蓋子,便託著準備走了,臨走的時候險些忘了那假文書,趕緊又回去把假文書插在懷中,然後又端著走了。吳糾端著滷煮火燒,匆匆的往小寢宮去,齊侯吃過早膳的,但是還沒到吃午膳的時間,他算準了吳糾今天休沐,想讓寺人叫吳糾過來的,不過寺人找了一圈沒找到,齊侯還以為他出宮去了。沒一會兒吳糾便自己過來了,齊侯吩咐過了,吳糾過來不需要通報,直接進來就行,因此吳糾是暢通無阻的就走了進來。齊侯正在看文書,突然聞到一股很新奇的香味兒,是肉味兒,但是比肉的味道更霸道,那氣味醇香的很,又和海鮮的鮮味不一樣,實在說不出來是什麼味道。但是齊侯知道,一定是好吃的東西,連忙笑著說:&ldo;二哥。&rdo;吳糾走過來,將滷煮火燒的大碗放下來,齊侯笑著說:&ldo;今兒是什麼好吃的?&rdo;吳糾說:&ldo;恭喜君上成功將大司空拉下馬的吃食。&rdo;齊侯親自掀開蓋子,低頭一看,別說他聞著聞不出來了,其實看也沒看懂,深深的湯汁兒,顏色並不清新,看起來十分濃郁,隨著蓋子的掀開,一股熱騰騰的香氣直衝而來,撲在鼻子上,齊侯明明才吃了早膳,頓時就餓了。齊侯連忙抄起筷箸,往裡面夾了一下,竟然夾到了一塊餅子,齊侯好生詫異,餅子他不是沒吃過,行軍打仗的時候沒得吃,都吃的餅子,旁的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口風一口餅子這麼吃。但是齊侯從沒見過將餅子煮在湯頭裡吃的,迫不及待的便塞進嘴裡嚼了嚼,這一嚼,頓時就給驚豔住了,果然比肉湯的味道還醇香。齊侯又撈了撈湯裡其他的東西,圓溜溜的不知是什麼,還有小片的也不知是什麼,入口的口感不是肉,卻比肉還要彈牙,而且也不老不柴。吳糾笑眯眯的看著齊侯將一概不吃的豬下水吃的津津有味,最後還無聲的將一大碗滷煮火燒的湯都給喝乾淨了。齊侯吃的意猶未盡,恨不得再來三大碗,不過因為這算是上午的加餐,一會兒還要等著吃午膳,因此也就吃點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