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懿仲又說:&ldo;這次聯軍還沒有最後敲定,但是能肯定的便是有譚國、莒國和魯國,洛師旁邊的衛國也是蠢蠢欲動,北面的晉國雖然沒有親自來參加盟會,但是已經表達,可以發兵進攻,如此確定下來的國家眾多,四面八方遍佈,因此請君上和各位卿大夫知曉,早做準備。&rdo;齊侯點頭說:&ldo;眾卿明白眼下的情勢了麼?孤不想聽沒有用的廢話,誰有話說,誰有對策,現在儘管暢所欲言罷。&rdo;眾人又是你看我我看你的,隨即有人酸溜溜的說:&ldo;這事情,恐怕大司徒心中早已有了對策罷?我等還是請大司徒先講講對策。&rdo;有人這麼說,其他人也開始應和起來。眾人都看向吳糾,吳糾倒是氣定神閒的,隨即站了起來,拱手說:&ldo;糾的確有應敵之計,那就斗膽,姑且說之,請各位卿大夫,姑且聽之。&rdo;那人就是這麼一說,沒想到吳糾還真有辦法,但是如今齊國變成了眾矢之的,面臨著諸國聯軍,大家還真不信吳糾能有什麼上天入地的辦法,對抗這些聯軍了。吳糾不急不緩的說:&ldo;如今天子雖然怪罪君上,但是卻遲遲不能敲定發兵,原因是什麼?自然是因為齊國強大,天子總是有諸國聯軍,但是也不敢貿然發兵。&rdo;他這麼一說,有人覺得十分有道理,但是有人覺得吳糾是拍馬屁。其實吳糾並非是拍馬屁,仔細想想看的確是這樣的,齊國營救鄭國的時候,隨便就拿出了五萬兵馬,說動就動,而國內還有兵馬坐鎮,可謂是泱泱大國。春秋早期一共一百七十餘國家,國土面積本就不大,整個周朝人口將近兩千五百萬左右,只有齊國的人口高大四百萬,秦燕這樣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人口能達到二百萬,其餘的國家人口不到百萬,被後世稱為虎狼之國的秦國,此時的人口才剛剛六十萬。人口都不過百萬,還比不過現代的一個區縣人口龐大,所以能動輒五萬兵馬,十萬兵馬的國家,絕對是強國之中的強國,連天子的洛師,能動的兵馬才有兩萬五千人。因此吳糾說齊國強大,不是拍馬屁,的確如此。正因為如此,天子都不清楚齊國如今能動多少兵馬,所以不敢貿然發兵,若是發聯軍去攻打,那齊國定然是拿出魚死網破的架勢,四百萬人口,就算臨時徵兵,也是其他國家不能招惹的。吳糾繼續說:&ldo;天子尚且猶豫到底要怎麼攻打齊國,糾竊以為,君上正好利用洛師猶豫不決的時機,先發制人,給洛師一個顏色看看。&rdo;眾人立刻面面相覷,還有人喧譁不止,有人都沒有站出來,直接坐在席上就說:&ldo;大司徒此言差矣,若是真的打了洛師,咱們不成了名副其實的反賊了麼?再者說了,洛師離我齊國何止千里,兵線太長,根本拉不過去,大軍還沒開到洛師,就被其他國家攔住了。&rdo;吳糾笑了笑,說:&ldo;自然了,這位大夫說得對,我齊國乃忠誠之國,就算天子不仁,我齊國也不能不義,自然不能攻打洛師,落人口舌,再者說洛師遠在千里之外,兵線帶卻不宜拉的太長,糾所說的顏色,並非需要伸長手臂才能做到,而是放眼咱們齊國的……家門口兒。&rdo;吳糾這麼一說,齊侯眯了眯眼睛,很多武將都有些領悟,紛紛看向吳糾,似乎想要聽聽吳糾的答案,是不是和自己心中想的一樣。果然,就聽吳糾和齊侯異口同聲的說:&ldo;譚國。&rdo;吳糾點了點頭,說:&ldo;譚國就在我齊國的家門口兒,譚國太子反叛在先,譚國國君挑撥在後,與我齊國乃是勢同水火,說是血海深仇也不為過,手臂不需要伸長,佔線也不需要拉長,只要一鼓作氣,能將譚國拿下,必然威震天子,到時候就算天子想要討伐,諸侯國也需要掂量掂量,譚國這個前車之鑑。&rdo;這一出殺雞儆猴,似乎不錯,不過大家高興之餘又開始皺眉,似乎想到了更深入的問題。管夷吾摸著鬍鬚說:&ldo;大司徒的辦法,實乃妙計,只是……這譚國雖然兵力不大,國力不強,卻仗著地勢優點,有水環繞,且城高堅固,實在不易攻破,若想要威震諸侯,恐怕要一舉拿下譚國,必須快準,若是時機錯失,那便是得不償失,反而引起諸侯的圍攻。&rdo;他這麼一說,眾人立刻皺起眉來,要知道譚國還沒有一個縣城大小,人口也就十萬,一個十萬的小國家,竟然敢和四百萬的大國家叫板,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