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人竟然說,這一切都是周天子的主意,是周天子讓巴國和庸國假意下戰書,設下障眼法,羅人趁機出兵,攻打郢都的。眾人本在慶功宴喝酒吃肉,突聽士兵來報這個訊息,都有些驚訝。吳糾眯了眯眼睛,說:&ldo;周……天子?&rdo;那士兵說:&ldo;是,千真萬確,方才司馬已經過去盤問了。&rdo;正說著,身為司馬的潘崇就匆匆趕來了,方才宴席剛開始,就有士兵找到潘崇,羅人突然想要歸降,讓潘崇過去看看。潘崇盤問之後很快便回來了,拱手說:&ldo;王上。&rdo;吳糾說:&ldo;羅人的話,可是真的?&rdo;潘崇說:&ldo;方才崇盤問了那羅人將領,按照羅人將領所說,羅人與巴國庸國聯合出兵的事情,的確是周王胡齊的手筆,羅人說這個計謀乃是魯公子慶父給胡齊出的,聯絡巴國與庸國的人,也是魯公子慶父。&rdo;吳糾一聽,冷笑了一聲,齊侯笑著說:&ldo;恐怕是魯公子慶父因著驪姬的事情,對楚國懷恨在心,因此才用這種下三濫的法子罷?&rdo;潘崇又說:&ldo;那羅人稱,若是王上不信,可派使臣去詢問巴國和庸國,一問便知。&rdo;吳糾笑了笑,舉著酒杯輕輕晃動,笑著說:&ldo;的確,一問便知。&rdo;眾人沒想到擺個酒宴還有這樣的收穫,吳糾讓潘崇管理這件事情,派使臣去質問巴國和庸國。巴國和庸國本就沒想發兵,如今羅人失敗,灰溜溜的退兵回來,巴國和庸國已經不想打了,都想要求和,被問到這個事情,立刻就承認了,是周天子授意他們這麼做的。吳糾沒想到,胡齊沒什麼本事,卻一點兒都不安生,天天蹦來蹦去的找人削。齊侯笑眯眯的說:&ldo;看來孤與二哥聯合,天子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一日都不得安寧。&rdo;吳糾眯眼說:&ldo;寡人本沒有心思去招惹周國,只是想先將楚國內部的事情安定下來再說,哪知道周國的人,卻步步緊逼。&rdo;齊侯說:&ldo;那二哥想好對策了麼?&rdo;吳糾展了展黑色的袖袍,說:&ldo;什麼對策?無非就是會盟罷了,請周王過來,問問這事兒該當如何解決。&rdo;齊侯挑眉說:&ldo;天子可不會過來,難道二哥忘了麼?二哥的老祖宗將周王淹死在了漢水中,天子怕事兒,如何趕過來?&rdo;吳糾笑了笑,說:&ldo;那便走著瞧了。&rdo;吳糾讓彭仲爽寫了一封信,質問周天子。為何讓樂尹寫文書?這事兒是外交的事情,再不濟也是司馬的事情,和樂尹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然而吳糾讓彭仲爽寫信,自然是因為彭仲爽的口才犀利,絕對能讓周天子感覺到楚國的文采斐然。文書很快送到了洛師,胡齊沒想到,羅人竟然沒有成功,好好的一個計謀,竟然就這麼失敗了,齊侯竟然千里迢迢的跑到楚國去援助。胡齊心中十分氣憤,一方面是氣憤巴國庸國和羅人實在沒有骨氣,就這麼將自己出賣了,另外一方面則是記恨齊侯,若不是齊侯伸出援手,此時郢都城已經被羅人打通了!彭仲爽寫的文書十分犀利,一點兒也不含糊,質問胡齊為何使出如此下三濫的手段,胡齊看了實在沒臉面,又使出老本行,將這個事兒推卸給了魯國和慶父。魯國再一次被胡齊出賣,變成了背鍋俠,但是仍然沒有辦法。面對質問,胡齊把責任一推四五六,吳糾提出讓胡齊過來與楚國會盟,而胡齊卻對這條視而不見,就當沒看見。齊侯說的沒錯,胡齊怕自己也像先祖一樣,死在楚國的漢水,因此根本不敢到楚國去,就裝聾作啞,好像不知道要會盟一樣。吳糾見胡齊裝傻充愣,只是淡淡一笑,說:&ldo;寡人自有辦法。&rdo;齊侯則是挑眉,唯恐天下不亂的說:&ldo;孤回臨淄城幾個月,許久沒見過此等熱鬧了,好生寂寞,如今又能看看熱鬧,吃吃小食,當真是人間美事兒。&rdo;胡齊不敢來會盟,對會盟的事情也裝聾作啞,好像不知道一樣,也沒有道歉,只是把事情推給了魯國,魯國也不做表態,胡齊和魯公似乎都想這般糊弄過去。因為胡齊和魯國的這個態度,楚國的卿大夫們都非常生氣,有人說:&ldo;周國這是欺負我們楚國沒人,如今王上剛剛登基,若是這般被人欺負了,往後周國可還了得?周國的其他封國若是聽說了這件事情,可還了得?我楚國的威嚴也就此掃地了,還怎麼在諸國之間立足?&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