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在江南是最大的糧食售賣商,有著江南最大的糧倉,因此她熟悉米糧買賣的行情。
她用了一日時間,算清了整個戰爭的米糧消耗,又連夜將如何炒高糧價的流程和安排寫了個清楚。
買糧要用銀子,而國庫空虛,無銀可用。
那就意味著她要用自己的嫁妝來買。
可長期如此,她的嫁妝也必是支撐不住的。
只有錢生錢,才是長久之計。
她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一夜未眠,第二日,李幼初便帶著人大張旗鼓,穿梭於各家米糧店,在糧價尚未漲起來之前,將多家米糧店的米糧,洗劫一空,共一萬石之多。
並與米商老闆,預訂了一批米糧,預先支付了定金。
她此舉一是為了提高糧價,二是為了她後面一下捐出兩萬石糧食,安排一個合理的來源。
她雖搶回了本就屬於李家的糧食,但,卻不能引起沛國公等人的疑心,給李家招來禍端。
她瘋狂買糧的這一舉動,很快造成了米糧店供應不足,民眾有了米糧緊缺的思想,開始瘋搶米糧。
之後,李幼初讓人,將買來的糧食提高價格,小範圍再售賣給有實力屯糧的人,如此,低買高賣賺一個差價。
這些屯糧的人,手中有了糧,又再提高價格售出。
如此迴圈,糧價很快就被炒高了。
李幼初出身商戶,早就揣摩清楚了人們的購買心理,物以稀為貴,越貴越買。
李幼初就這樣把手裡的糧食少量多次,又重新流回市場,賺取了幾千兩銀子的差價。
把糧食價格徹底炒高之後,她命人將手裡剩下的糧食,以及預訂來的糧食,一次性全部投入到市場。
糧食一多,百姓們不再焦慮,自然不會再瘋搶糧食,於是糧食價格又回落到比之前她收購更低的價格。
她再次買入。
如此一來,隨著糧價的起落,驚動了那些想要以聖上面前邀功的人,如瑞王、沛國公,長安侯,以及江世簡等人。
李幼初將這些人都驚動之後,便突然收手。
趁著他們自顧不暇,便派人到其他州,又開始用同樣的方法繼續買賣糧食。
這些都做完之後,李幼初回了一趟李家。
先去看了顧氏,顧氏的臉色和精神都好了很多,經常會在無人時,讓紅袖陪著她在屋中散步。
顧氏看清了安氏和李新荷的嘴臉,自然會防著二房,她們想要再害她,更是難上加難。
只是如今二叔回來了,父親那邊才是最危險的。
李幼初來到李增榮書房。
李增榮還不知糧價是他閨女炒起來的,還擰著眉擔憂地看著她:“大約是要起戰亂,糧價漲落太突然,爹這心裡不安穩。你在侯府的事,要是辦完了,便跟爹說,爹帶了人去和江家談和離的事。”
李幼初心裡一暖,她爹無論何時,總是將她記掛在心上的。
反倒是她,還沒將搶回兩萬石糧食的事,告訴李增榮,她心裡頓時愧疚起來。
可轉念一想,爹不知道也好,在二叔面前不露破綻,沛國公那邊定懷疑不到李家。
等事情落定,她一定會一五一十,都告訴李增榮。
李幼初定了定神,問起了另一件事,“爹,二叔回來了,您可問起那賬本的事?”
李增榮一聽她問起這個,頓時臉色難看起來。
一個月前,李家剛搬來京城,李幼初便提醒過他,李增光回來後,定會告訴他,賬目丟失,管賬目的親信喪身大火。
本來,他是不信的。
畢竟,事情都沒有發生。
可,李幼初說的那樣篤定,李增榮心中存了幾分懷疑。
李增光回來之後,向他彙報時,他發現李增光有意避開兩個問題不談。
頓時,加深了他的疑慮。
便主動問起此事,李增光這才遲疑著說是,賬目丟失,那親信也在大火中喪命。
這太奇怪了。
未發生的事情,卻被李幼初猜了個分毫不差,他怎會不震驚?
反觀李增光的眼神,確實有些閃躲,他便斷定這其中有鬼。
可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該處理的,該抹淨的,早就沒了痕跡,他再派人去查也沒多大意義。
李增榮低下頭,聲音有些無力,“正如你所說。”
李幼初瞭然,她決定趁此機會,再給李增榮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