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將一陣,掌櫃的領著婦人出了小院,何思問笑道,“既然已是打扮妥帖,咱還是快去客棧尋教諭吧,免得失了誠意”。
秦孫兩人都稱是,昨日未請教諭等人已是有些失禮,今日換了新衣再是不請,可是說不過去了。
幾人趕緊出了小院,一路說笑著便去了客棧,客棧內滿是著新衣的相公,各個喜氣盈腮,眉眼含笑,互相施禮問候。
夥計使勁看了身著襴衫的秦鳴鶴幾眼,又揉了幾下眼睛,張著嘴又看了看掌櫃,掌櫃揮揮手讓他快去尋人。
等到孫清幾人出來,秦孫幾人上前見禮致歉,幾人便去了酒樓,一連幾日不是你做莊便是我做主,直到提學官掛出牌來,叫考過的諸生都聽候發落,不許私回,如發落不到者,除名為民。
等著放了秀才歲考的成績,何鄭兩人還是一等,又過三日,提學官發牌要在二日覆試。
覆試不難,與磨勘不同,一般只出一道四書題,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比照筆記,避免捉刀替考。
覆試並不搜檢,時間也就比縣試等寬裕,再者考生不過百多人,所以十七日卯初,考生才開始入場。
秦鳴鶴進了考房,抬眼就見坐在階上高椅的提學官,見他還是如往日一般肅穆,趕緊施禮後到了座號處坐好。
不多久,百多新秀都已入座,府學教授等人開始髮捲,這卷子包含縣試和府試的考卷,等考生做完,合併一處。
秦鳴鶴磨好墨靜待出題,高椅之上提學官草草幾筆寫完,書吏取過來,粘在長柄牌上,秦鳴鶴抽了幾眼,見是,“人莫知其子之惡”。
嗯?秦鳴鶴趕緊抄在草捲上,這題是出自《大學》,他默默回憶此題全文,“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這是很明顯的一道截上題。
截上題就是去掉上半部分,如本題就是去掉了“故諺有之曰”,秦鳴鶴便抬筆寫了一個“諺”字又是寫了個“曰”字,再在這兩字上打個叉。
因為按照律例,截上題破題不得從已截字面起說,所以這兩字都不得用。
《集註》雲,“諺,俗語也。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是則偏之為害,而家之所以不齊也。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朱子釋曰,“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審焉,則必陷於一偏而身不修矣。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是則偏之為害,而家之所以不齊也。”
透過《集註》和朱子註解不難看出,此七字突出了一個字,偏。
秦鳴鶴寫個偏字畫了圈,他將前面的“伐冰之家”做了引申,言辭激烈,批評意味重,不好再對這段話繼續深化加重,再者這段話主要是從人的本性出發,從自身出發來以例項講解文中的“五辟”。
秦鳴鶴思來想去便想著從“偏”字著手,只從字面來作文,寫一道明破交差。
想著便將人和子畫了道連線,在四書中沒有指代性的人多是指男性,而在這裡指的是父親。
《曲禮》有言,“君子抱孫不抱子”,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祭祀先人的時候,使孫充任屍體,而不用子。
如果孩子太小,不能充任全程,那麼就要找個德行高的人抱著他完成整個儀式。
而後人逐漸演化,最後竟是成了,“君子抱孫不抱子,至親至疏親父子”,到了嘉靖朝更是出現“二龍不相見”。
父子相親,人倫大禮,相較遠離,何其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