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寧景徽年紀不到三十歲就可以封相,肯定有能這麼牛的道理。簡單來說就是自身條件很過硬,家世更過硬。寧景徽家是個人才輩出的家庭,人稱臨江寧氏。關於他家,有很多傳奇典故。三百多年前,前朝的開國皇帝還是個少年時,家境貧寒,挑擔賣酒。有一日,下著鵝毛大雪,他在雪地裡碰到一個快凍死的年輕書生,就給了書生一碗酒喝,又脫下自己的棉衣給他穿。書生獲救後,對他說,君今日救我一命,我無以為報,便送個天下給你。少年不信,那書生便與他結為兄弟,指點他去投軍,在軍營中一步步升遷,做得一方將領,最終在亂世軍閥混戰時,奪了天下。那個書生就是寧氏的祖先。前朝太祖皇帝登基後,他執意不做丞相,要退隱,前朝太祖自然不肯放,正膠著時,他便病死了,死的時候還很年輕。前朝太祖悲痛不已,在預留給自己的帝陵旁側安葬了他,又想要給他的家眷賞賜,他的家眷卻帶著他的孩子悄悄離開了皇都,隱居去了。前朝太祖及之後的前朝皇帝都想找出他的後代為國效力,一直沒有找到。一百多年前,前朝內亂,藩王坐大,外戚干政,皇權旁落。那一年的科舉,狀元是位十五歲的少年天才,姓寧。兩年後,這個少年幫助宮女所生的十一皇子奪了皇位,即是前朝穆宗。少年十七歲封相。穆宗即位後的三年時間,殺外戚,誅藩王,蕩平天下,權歸皇座。但,就在次年,剛過及冠之年的寧丞相暴卒於鳳池閣。關於寧丞相的死,傳聞諸多,有的說是寧丞相本來就體弱,心力耗盡而卒,有的說是被藩王或外戚的人刺殺,還有一說,是流傳最廣,最多人相信‐‐寧丞相天縱奇才,手段厲害,為皇帝所忌,將其鳩殺於鳳池閣。總之,這位年輕的寧丞相夭亡後,寧氏一族又隱匿了起來。穆宗做了沒幾年的英明皇帝,便信起了方士,想求長生。方士亂朝,宦官干政,朝廷又開始烏煙瘴氣。最後穆宗竟然做了道士,住在丹房裡,也不上朝,靠扶乩決斷國事,種種荒唐,天下自然又亂了起來。穆宗不到四十就駕崩了,傳聞是吃多了長生丹中毒而死。他子息不旺,年紀最長的太子繼位時才三歲,根本就是太后和宦官的傀儡。小皇帝登基沒兩年就崩了,再換個小的登基,兩三個小皇帝之後,前朝就亡了。有人說,這是穆宗毒死寧丞相的報應。這時便就有謠傳出來,說能得到寧氏輔佐的人,就能得到天下。今朝太祖很信這個,他透過種種手段,查到寧氏一族隱居在杭州,親自上門請,行了拜師的禮,卻沒有請動寧氏的人出山。但據說,當時寧氏的人送了太祖一本兵書,舉薦了兩個人給他,說天下必然是你的。果然太祖就得了天下,那兩個被舉薦的人就是開國時的左右丞相。但太祖始終惦記著讓寧氏的人出來做官,又著人請,終於在多年後請動了一個寧氏的人出仕,就是寧景徽的伯父寧瀚廬。寧瀚廬三元及第,做官後能力卻不如很多人想象,只做到了御史大夫,再也無法更進一步。有人說寧氏祖輩的兩個天才已將他家的靈氣和運數用盡,後輩們就都不行了。也有一說是,寧景徽的伯父並非寧氏嫡系,算是旁支,得要嫡系才是真正的傾世之才。寧瀚廬弱了寧氏的名頭,讓臨江寧氏的神話不再那麼玄乎。寧景徽出仕時,也是年未及冠,三元及第,受到的關注卻不像伯父當年那麼高。發榜之時,有落榜的試子不忿說,寧景徽才學平平,只是因為姓寧,才能得到錄用,點為狀元。恰在那一年放榜時,有位皇親國戚過生辰,為圖風雅,辦了場賞花文會,賽詩比賦。京城的文人雅士甚至朝廷的大臣都去參加。其中有個沒報姓名的年輕書生,詩、賦、聯對、作畫、棋藝均是魁首,一筆字更讓眾人驚歎,那書生攬盡所有比試的第一,卻沒要賞賜就悄悄走了,後來有人才認出,就是今科狀元寧景徽。經此一事,寧景徽的才學總算得到了認可,但挑刺的人說,也不過就是和他伯父一樣,有文才不一定就有從政的才能。寧景徽被外放地方,治理了水患,又招安了一直作亂的匪幫,被提調回京。先供職工部,疏修黃河河道,再升調吏部,奉詔擬議重整地方官吏編制的提案,點出冗雜症結之處,又升調禮部,主持當年科舉,整改科舉閱卷步驟,與鄯其國和談,鄯其國從此稱臣納貢。由禮部侍郎升任中書侍郎,再升文淵閣大學士兼紫微令,領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