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阮鴻飛性烈如火,這種侮辱,他寧可去死!不過他畢竟不是尋常軟弱似女子一樣的人,他恨毒了太子,即便死也要拉著太子墊背。他已存死志,自然不會在意什麼名聲之類,激憤之下掐著太子的脖子要同歸於盡。人們看實在懸,弄不好太子就得死在阮大郎手裡,這事兒是瞞不下去了,只得找著先帝拿主意。如此,此事方驚動了先帝。先帝就這麼一個嫡子,即便先帝恨不能親手掐死他,可自己掐跟別人來掐是兩碼事。真是一場宮廷大亂。皇室雖高高在上,君父君父,侍君如父。可實際,皇室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你雖然是皇上,也不能忒不把臣子不當人。阮鴻飛那等人品口才、堪憐際遇,以及太子屢屢失德、天怒人怨,朝廷百官的壓力,對太子本身的失望,使先帝不得不廢棄太子。事實上,阮鴻飛當時並沒有傷及太子,便血染錦繡宮闈,一頭撞在東宮的柱子上。誰都以為他死了,這事兒,完全是皇室理虧,先帝雖深恨阮鴻飛,也不好明面兒上做賤阮鴻飛的屍身,便命人將屍體還給了阮家。雖阮鴻飛是赤裸裸的受害者,可先帝與太子父子之情,因此而斷,先帝不可能不遷怒,於是在得知阮鴻飛僥倖未死的訊息後,隨即賜酒。朝廷官方史料對此事記載很簡單:仁宗二十年秋,太子狂戾,辱侍讀學士阮,阮憤而觸柱自盡。這一句話是先帝連砍了四位史官的腦袋後換來的結果,文人最恨辱沒文人的人,阮鴻飛才華橫溢,舉世無雙,當年大儒、先帝之師楊先生愛他才華,在去世前將滿屋書卷相贈,曾寄言阮鴻飛:天賜文昌。阮鴻飛年紀輕輕便在文壇享有盛名,太子侮辱他致死,簡直就是暴了全天下讀書人的菊花。史官也是文人,他們將太子之暴行批的體無完膚。先帝對太子失望到了極點,可是他仍不願意太子留下這樣罄竹難書的惡名,他要求史官刪繁就簡,舉重若輕的記載。史官寧死也要維持史料的公正,事實上,史官的脖子總沒有先帝的刀硬。儘管史料記載極其簡單,如今的人也無法體會到當年士子們的激動不平,不過,先帝亦因誅殺史官之事留下了&ldo;晚年政昏&rdo;的評語。文人的筆永遠是最惡毒最鋒銳的。 阮侯饒是明湛,也得承認阮鴻飛真是個魅力無雙的傢伙。看他家阿寧,向來冷靜如堅冰一樣的人,一提及阮鴻飛就像動了他的心尖子一樣。如果不是魏寧與阮鴻飛認識時就是一小屁孩兒,明湛定要懷疑這兩人之間有姦情。明湛雖然對阮狀元心嚮往之,不過現在還不是悼念阮鴻飛的時候,他簡單的將扯遠的話題拽回來,問阮侯道,&ldo;自來忠義難兩全,一面是苦心栽培的兒子,一面是上千族人的性命,一面是對先帝的忠心,侯爺有侯爺的苦處與煎熬。既然當年先帝未定侯爺的罪,皇上未說侯爺有罪,此事早已過去,我並不贊成再因此責問侯爺。既然當年侯爺選擇對先帝的忠心,我希望如今,侯爺能做同樣的選擇。&rdo;好人壞人都是他一人做,阮侯為啥進宮,那是明湛弄進來的,如今阮侯被魏寧整的只剩半條命了,明湛又出來安撫做好人,這……這也……太不是東西了吧。可明湛就有這種本事,他聽完了八卦,也不能忘了救爹的事兒,故此,很大方的給阮侯指出一條生路:你得配合我們,才有活路哦。當年阮侯為了家族富貴前程能把親兒子送上絕路,與烹子的易牙比也不遑多論了。明湛從心裡厭惡這種人,不過,這是阮鴻飛的親爹,他對阮鴻飛的瞭解肯定超過了任何人。而且阮家當年是方後的嫡系人馬,對當年方後的佈置的瞭解不會亞於永寧侯府。明湛是不願意永寧侯府暴露在世人面前的,那就只有讓北威侯府頂上去了。果然,明湛此話一出口,阮侯當即抓住這救命稻草,沉聲道,&ldo;臣定當為萬歲、為殿下們盡忠。&rdo;如果說先前還有愧疚,可現在因阮鴻飛的一封信,逼的他險些撞牆,阮侯現在只恨當年阮鴻飛未死,留此無窮後患。如今阮家已無退路,阮侯坐回椅中,整理下思路,沉聲道,&ldo;恕臣直言,皇上、王爺洪福齊天,聖體無憂,乃我等福份。當下之急是如何營救皇上與王爺。&rdo;李大人開口道,&ldo;揚州城一寸寸的都被搜過,且搜尋範圍在一步步的擴大,只是這麼多天都沒有聖上訊息,實在令人擔憂。&rdo;阮侯已是破釜沉舟,冷靜的分析,&ldo;我很瞭解阮鴻飛,他的行為多是出人意表,不能以常理推測。譬如,他既有劫聖駕之力,又深恨阮家,想來取我性命易如反掌。不過他並沒有直接殺上門來要我的老命。反倒是先送來這樣一封信,將阮家往絕路上逼……這就如同貓戲鼠一般,他自認是貓,我阮家已在他掌握之中,他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