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頁

高展明打斷道:&ldo;臣感念皇上和太后的恩情,有心報國。&rdo;這話的意思,便是他哪裡也不想得罪了。他就算不幫高太后辦事,也絕不可能幫皇上去對付高家。李長治嘆氣。他竟能體會出高展明的身不由己,畢竟他自己不也是一樣的嗎?李長治道:&ldo;可是儀制一事,確實是禮部弄錯了。不僅是冊文,就連冊封的儀制也做得不對。&rdo;高展明道:&ldo;那就是禮部的事了。臣在翰林任職不到半年,就弄錯了冊文,是臣的罪過。請皇上降罪。&rdo;李長治久久不語,最終喟然長嘆道:&ldo;罷了,你先出去吧,此事,朕再想想。&rdo;不得不承認,今日的交談,讓他在心裡開始重新估計高展明這個人了。作者有話要說:隨便說點有趣的事情。寫科舉的時候我主要參照的是唐朝的資料,不過唐朝的科舉其實沒那麼嚴格,胡搞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調換硃卷墨卷之類的事蹟又是參照宋朝的了。 關於我之前寫的京兆府,大家大概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其實跟現在的高考有點像。鄉試是地方先選拔,其實是有很嚴重的地域差異的,就像現在北京上海比別的地方好考很多一樣。京兆府的考點就是京畿的考點,有點像北京的高考,權力很大,還有京畿周圍的同華二州也是很好考的,鄉試的名額都比別的地方多得多得多,我文章裡說全國一千個舉子裡有一百個是京兆府選出來的,一點不誇張。而且京兆府前十就是中了 離京李長治對高展明有了新的估量,他知道高展明恐怕並不是全心全意為著高家的,心裡倒是很想將高展明這個牆角挖過來,要是能幫著他暗中對付高家,那就再好不過。可惜高展明不會答應。既如此,李長治用不了這個人,留給高嬙監視自己也不好,那最好的選擇就是讓高展明離開京畿是非之地了。高嬙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十分生氣。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就是冊封一個生了皇子的寶林,那寶林若敢鬧起來,弄死了也沒什麼可惜的。可偏偏高展明當眾認下罪來,許多人都看在眼裡了。又不知是哪個嘴碎的散播的訊息,這件事情傳得很快,沒多久整個宮裡的人都知道高展明竟然寫錯了冊封嬪妃的冊文。高展明才剛剛進了翰林院幾個月,他雖是三元及第選出的新科進士,卻飽受是非爭議,先前殿試的時候他明明被皇帝當場落卷,轉頭卻又成了狀元,他這三元得的究竟是否清白一直被人詬病。今次連皇宮內冊封嬪妃的冊文他都能夠弄錯,是非流言更是塵囂直上。具體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並沒有幾個人真正清楚,可但凡有那徇私舞弊、烏龍錯亂的事,人們總是愛聽愛談論的。太后不許宮人再談論此事,卻也禁不住人們的口舌,高展明到哪裡都要被人指指點點。於是高展明又一次被高嬙叫到了仙居殿。高嬙問高展明:&ldo;這事你何苦往自己身上攬?&rdo;高展明故作惶恐道:&ldo;侄兒聽聞此事是華尚堂哥一時疏忽所致,皇上震怒,想要處罰堂哥。侄兒全是受了太后和安國公的照拂才能有今日,侄兒心想堂哥定然也不是有意為之的,又聽說堂哥身子不好,他在禮部新官上任還沒站住腳跟,如果挨罰,萬一惹得他心氣鬱結可改如何是好?侄兒想來想去,伯父的恩情不能不報,所以自作主張,認下此事……&rdo;此事若非牽扯到高華尚,他也未必敢那麼做,畢竟不好對高嬙交代。可如今他做出一副受恩反哺的模樣,此舉雖蠢,卻能叫高嬙不懷疑他的動機。高嬙痛心疾首:&ldo;你怎麼那麼傻,這本也算不上什麼大事,就算擱到華尚身上,他好歹也是個禮部侍郎,難不成就能因為區區一個寶林革了他的職?哀家又不是死的,皇帝也不敢這麼判案!到時候,把那手底下辦錯事的揪出來辦了,華尚那裡罰三月俸銀也就頂了天了。而你這才剛進翰林院,做官還不到半年,禮部的人弄錯了儀制,也是辦事的胥吏的職責,你寫錯冊文,就全都是你的不是了。你先前因科舉的事頗受了不少質疑,這下你可算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了。哀家想偏袒你,卻又不能平息眾議。&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