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弟弟是個寬厚的孩子,早先叫的名字不雅,等姐姐在宮裡封了妃後,她父親特意找先生給她弟弟改了個謙字,意思是讓這孩子做人上在謙遜溫和一些。不過看這孩子的樣子,顯然不光是謙遜溫和,還是老實厚道呢。莫小婉把心放到了肚子裡,有這樣的孃家在,她都不用擔心外戚招惹是非了。倒是等她跟家人團聚夠了,回到房裡休息的時候,她娘跟了過來,又提起了她弟弟的親事。莫小婉半躺在榻上笑道:&ldo;娘,這事兒您打聽好了,我看弟弟一表人才的,咱們現如今的門第,娶誰都不會辱沒了對方,您要什麼人家的女兒沒有?何苦急在這會兒?&rdo;她娘卻是臉色不好的說道:&ldo;哎,當初是在宮內,娘不好說清楚了,你不知道你弟弟如今鬼迷心竅的,非要找個跟人合離的女子,那女人的身世娘也是覺著可憐,可是你弟弟連個正經娘子都沒有,更何況咱們家的門第,什麼樣的閨秀找不到,何苦要這樣的二手娘子……&rdo;這話說的莫小婉都驚了下,古代平民百姓有偶遇的,可是正經人家的男女輕意見不到人。她也便聞道:&ldo;弟弟一向老實敦厚,怎麼會認識那種合離的女子?&rdo;&ldo;哎,這是該著的孽緣,那女子合離後,沒什麼錢財,為生活所迫,便讓下人拿她的字畫在外面偷偷的賣,那下人不敢說那些字畫是處於女子之手,你弟弟又呆又傻的,倒是與那女子書信往來了很久,自以為交心知己,等知道真相後,這不便成了痴心瘋子,非要上門求親不可。&rdo;莫小婉知道古代不流行離婚的,但凡有合離的情況。一般都是男方的錯處大些。否則就古代這種男尊女卑的氣氛,哪裡會有這樣的可能。她也便問了一句:&ldo;孃親可知道那女子為何合離的?&rdo;&ldo;說起來也是個苦人。&rdo;她母親嘆息一聲:&ldo;那女人姓馮名靈芸,原本她嫁的也不算是什麼高門大戶,可是她前一位相公的姐姐被鎮西王爺納了妾,前幾年那王爺的原配死了,他姐姐年輕美貌很得寵,硬是被那王爺破格的被扶了正,也因此,那戶人家便不把妻妾分清楚了,以至於才有了後來寵妾滅妻的的事兒,最後實在是過不下去了,由那男人的他姐姐做主,讓倆人合離了事兒。&rdo;莫小婉一聽也便明白了,她笑著說,&ldo;既是這樣,那讓弟弟一會過來,我有話同他說。&rdo;莫母還以為這是要勸她弟弟呢,忙讓人把她弟弟召了過來。門外伺候的太監一聽這個,忙抬了屏風過來,擋在門中間。等他弟弟過來的時候,便跪在屏風外,面衝著裡面,臉色慘白慘白的,知道他同馮靈芸的婚事多半是要完了……他能跟爹孃擰著脖子,可要是當朝皇后下的旨意,他是拗不過的。莫小婉卻是隔著屏風,語氣平和的問他:&ldo;我聽娘說,你看上了一個女子,她是什麼樣的人,你說給我聽聽?&rdo;莫謙知道避不過了,她小聲道:&ldo;姐姐,她是位淡泊寧靜的女子,性格溫婉,弟弟與她只是書信往來,從沒有做過越矩的事兒,她一直在勸弟弟上進,弟弟也是因為她才會沉下心念書的,是弟弟鬼迷心竅的想要求著她做妻子……&rdo;莫小婉明白的點了點頭:&ldo;既然這樣,你改日讓她進宮一趟,我見見她。&rdo;莫母一聽這話便不高興了,&ldo;你這……&rdo;哪裡有這樣的道理,明明該是勸住的!&ldo;娘。&rdo;莫小婉握著她孃的手道:&ldo;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再說女兒也沒有答應,等那人進宮我先瞧瞧,若是不行,我自然會對弟弟說,再說明日是我回宮的日子,你不要再為難弟弟了。&rdo;莫母聽了這話才勉強的回道:&ldo;如今家裡的事兒都聽你的,只是這事兒你一定要慎重。&rdo;白天在孃家也沒什麼要緊的事兒,除了她父母弟弟外,晚些的時候,家裡又來了些親戚。莫小婉都見了見,那些人也不敢久待,坐了一刻便都回去了。等到了晚上莫小婉知道第二天還有的忙呢,她早早的便歇下了。第二天天還未亮,便有叫起的太監在窗外候著了。莫小婉也不用人催,主動的從床上起來。等梳洗穿戴整齊,外面早有宮內的掌事太監過來。李女史也隨著那些人來了,在外面一起跪著。莫小婉到了外面的時候,她父母也早早的在外面等著她了。見她出來,她孃親上前一步握著她的手,嘴裡叮囑著:&ldo;這次進宮一定要事事小心處處留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