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晴折騰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莫夫人的耳中,莫夫人皺了皺眉覺得女兒真是越來越奇怪,&ldo;錢嬤嬤,你說淑嫻這般是折騰個什麼勁?莫不是廚房虧了她?&rdo;錢嬤嬤是莫夫人從孃家帶來的,為了照顧莫夫人終身未嫁,在府中很有幾分體面,聞言勸道,&ldo;姑娘一直是個心中有成算知禮的,這般作為恐怕有自己的打算。&rdo;莫夫人嘆了口氣說道,&ldo;我只是覺得……淑嫻怎麼變得有些……&rdo;斤斤計較看重那些黃白之物。後面的話莫夫人沒有說,只是明顯帶著不悅。&ldo;老奴想著,莫不是姑娘吃了這上面的虧?&rdo;錢嬤嬤其實心中更加奇怪,有些事情她比莫夫人知道的更詳細。莫夫人到底是心疼女兒,&ldo;算了,讓府裡的人嘴巴嚴實點,要是讓我知道有人亂傳,決不輕饒。&rdo;&ldo;是。&rdo;錢嬤嬤應下來後,就出去安排了。☆、006等莫舟回到的時候,莫夫人就把這些事情和莫舟說了,隨著三年之期越來越近,莫舟臉上的神色也越發嚴肅了起來,聽了妻子的話只是點了下頭,自從女兒病後,莫舟就沒見過女兒幾次,&ldo;我明天和她說說,對了,我想把文熙送到二弟那。&rdo;莫夫人愣了一下,抿了抿唇說道,&ldo;真的要走到這一步嗎?&rdo;莫舟摟著妻子,小聲說道,&ldo;只是以防萬一。&rdo;當初容昌帝在元妻死後不足百日就立曲氏為繼後,紂始為象箸,箕子即嘆,果周武滅商,莫舟之父雖不如箕子,卻也有幾分遠見,再說他當時還在教導太子,見此情況他直接阻止了二子莫遠入朝,莫遠的才學皆在莫舟之上,正在準備科舉之事,在父子三人談過之後,莫遠就開始變得熱衷於古董字畫,最後連科舉也沒有參加,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名山遊玩了。這事當時鬧得很大,因為莫老爺子氣的就要把莫遠逐出家門,還是容昌帝給說了情,才最終不了了之,只是莫遠也被趕回了老家,再也沒有涉足京城一步。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們父子三人心知肚明,莫老爺子是為了怕出事,所以想要給莫家留個希望在,這才讓莫遠犧牲了前程。同樣的留在京城任職的莫舟也擔負著危險,真要出事了,莫舟一家子都逃不了,而遠在老家的莫遠起碼有一些餘地來運作,比如送了孩子離開一類的,起碼不會讓莫家斷了根。果然莫老爺子的擔憂是正確的,在繼皇后生了三皇子以後,太子的處境越發的艱難,隨著三皇子的長大,太子得到的訓斥也越多,繼皇后的孃家曲家得到了大力提拔,一件件一樁樁事情都證實了莫老爺子的擔憂直至七年前,容昌帝竟然當朝斥責太子後,直接將太子圈禁,這一圈就是四年,四年期間不少幫太子說話的老臣被貶或者直接被迫告老還鄉,曲氏一族的勢力越發強盛,莫老爺子更是當朝怒斥曲氏一族,多次壞掉曲氏一族的好事。只是因為莫老爺子是先皇的託孤之臣,又是容昌帝的老師,這才一直安穩,護住了不少向著太子的官員,可是三年前,也不知道曲氏和容昌帝說了什麼,容昌帝竟然一意孤行要流放太子,莫老爺子當朝力爭,甚至直指繼皇后曲氏為霍亂源頭,三皇子狼子野心……可就算如此也沒有讓容昌帝改變主意。太子一家流放的當日,莫老爺子就撞死在了金鑾殿上,那一日他更是直接說國之將亂,說沒有輔佐好容昌帝,對不起先帝的囑託。其實莫老爺子會如此,是有真的氣憤之極在裡面,可是更多的是想要保住莫家,給太子留一線生機,曲氏一族氣勢日盛,還有繼皇后在容昌帝耳邊吹風,莫老爺子多次忤逆容昌帝,就算再多的情分也抵不住這樣的消耗,而莫老爺子此舉就是趁著容昌帝對莫老爺子還有感情的時候,再添一份愧疚,要知道活人永遠比不過死人。在莫老爺子死後,容昌帝更多的是記著以前莫老爺子對他的教導和用心輔佐,那些忤逆也成了莫老爺子忠心為國,而不是覺得莫老爺子倚老賣老目無皇權,那麼容昌帝為了心中的這份情誼和愧疚,也會保住莫家的安危。不僅如此,莫老爺子還在容昌帝心裡埋下了一顆對曲氏一族懷疑的種子,曲氏一族竟然連兩朝元老先帝託孤之臣都給逼死了……那麼……最重要的一點,護住了忠於廢太子的那些朝臣,可能他們會鬱郁不得志,也可能會被貶官辭官甚至流放,但是他們還活著就還有希望,更甚至也是為了莫家以後的崛起留下了希望,不管是容昌帝還是廢太子都會記得莫家的好。莫夫人並不知道這些內情,可是也知道公公的死不簡單,&ldo;那景霖和嫻姐呢?&rdo;莫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