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建設中抓戰備

臨清軍營,從剛剛來的八千名新兵中抽調五千人在廣寧城進行集中訓練。”

“黃湜和右軍副千戶盛庸共同帶兩千名新兵到凌海屯守,初步成立廣寧中屯衛。盛庸負責軍務,黃湜負責屯務和民政管理工作,繼續擴大耕種面積。”

“懿州屯墾也不能放鬆,由廣寧衛派一個千戶帶領剩下的一千新兵前去接替朱大能。”

“中護衛全軍加緊戰備訓練,十日內做好出徵準備。”

,!

然而,廣寧中護衛各項準備工作並不算充分。

張石這裡,中護衛骨幹就剩下平安的後軍還需要五、六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集訓。

他又向遼王反應了在訓練中遇到的三個問題:

“一是按大明軍制,千戶以下采取十進位制的編制,指揮不便,沒有後世的三三制方便指揮。”

“二是中護衛沒有弓弩箭矢,遠端火力打擊力量不足,需要加快火槍製造速度。”

“三是部分人員還穿著棉襖,沒有輕便的春裝,容易造成人同冷熱失衡,傷風感冒。”

應該說張石的問題很客觀,很及時,也很重要。

朱植卻答覆道:

“在冷兵器時代,十進編制有他的合理性,更能體現人力密集性的優勢。”

“至於火槍製造,只能優先滿足朱大能的中軍,然後是前軍。其他各軍還是手持大刀長矛冷兵器,暫時依託新式戰車進行防守反擊訓練吧。”

“至於換裝問題,郭鏞、郭鑑從山東已經運來了大批棉布,大能三嬸的裁縫局正加緊生產春裝。”

“蒯富那裡,已經又生產了一百支迅雷銃,一個月應該能夠生產二百支迅雷銃。”

烏雲壓城城欲摧,廣寧城軍械司四個局迅速轉入軍工生產模式。

在婉清的幫助下,火藥已經得到顯著改進,關鍵是解決了容易受潮板結的問題。

新式戰車又造了一百輛,左、右、前、上四個方向都用鋼板加固,左、右、上三個方向均可搭載一窩蜂火箭,人員可以從車廂內部透過望孔點火,也可以透過滑軌調節火箭高度。戰車的防禦力和攻擊力大大增強。

刀劍局已經生產一千把軍工鏟,還有一千杆長槍。

遼王現在非常重視長槍,也就是長矛,或者叫做矟或馬槊,只不過在外觀上大同小異,各個朝代、各個民族叫法不同罷了。

雖說騎兵理論上在戰場上一騎當八步,但在實戰之中,大明屢次以步當騎,橫掃天下,主要倚仗就是江淮長槍兵。

朱元璋手下悍將謝再興,孤守蓋、金二城的葉望和馬雲,以及遼王身邊的郭英、楊文,個個是長槍兵王,蒙古鐵騎的剋星。

因此遼王借鑑楊文長槍兵的經驗,要求生產長槍時一律採取四米的長度,足以在安全距離剋制敵方騎兵。但是再長也不適用,他覺得亞歷山大六、七米的長矛陣其實就是一個虛假的笑話。

蒯富又收到了遼王的一系列緊急訂單,不得不帶著工匠們加班加點,生產五百副簡單的笠式鋼盔,五百張鋼盾,一千杆鋼頭長槍,一千把軍工鏟,五百米鐵絲網……

遼王覺得,雖然遼東沒有成規模的騎兵,沒有成規模的火槍兵,但只要進一步加強部隊就地固守防禦、反擊的能力,蒙古鐵騎並不是那麼可怕。

後世倭國挑起的諾門坎之戰,雖然以倭寇的失敗告終,但是由於倭國步兵在蒙古草原上利用鐵鍬及時挖掘了工事,防守得當,竟然讓擁有近千輛坦克和裝甲車的老毛子實際傷亡比倭寇還要大。

當然,他現在也有很大的短板,盔甲奇缺,防禦指數幾乎為零。

他只能一方面讓蒯富儘量給士兵的棉衣裡裝上鐵片片,升級成簡易的棉甲,另一方面還是想透過儘量避免近戰接敵,彌補這個短板。

誰讓剛之國即決戰?根本無暇從容準備。

朱植專門到醫院轉了一趟。

院長李濟那裡,大小方脈、婦人、瘡瘍、接骨、盎鏃科各科人員已經固定,基本上每科五名大夫,新收了六十名學生,內地中草藥也買了一些,治療風寒以及止血消炎去腫的各種金創藥也配了一些。

李濟遞給遼王一份緊缺的藥單,說道:“王爺,聽說您要打仗。如果要打仗,還是要未雨綢繆。目前這些藥還是少了些。好多藥都產於南方,這裡不好買啊。”

遼王仔細看了看這藥單,將後世的一些經驗迅速變成了指示:

“你這緊缺藥材大多可以就地取材進行替代,專治風寒的除了桔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