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負責人陳培顯拿起對講機,宣佈流片開始。
生產線最前端,早就準備好的矽片被機器推出,率先進入掃描檢查裝置,確認是否破損。
晶片生產作為人類最精密的科技,大部分步驟都是由機器完成,也只能由機器完成。
就像現在的檢查,因為涉及到七奈米晶片的生產,人類肉眼檢查的精度完全不夠,只有機器才能完成。
檢查完成後,矽片沿著生產線被運送到清洗裝置當中,沖洗掉矽片上可能附著的灰塵雜質。
清洗完成,又經過烘乾程式,矽片這才進入到勻膠階段。
勻膠機內部,光刻膠在機器作用下,均勻塗抹在了矽片上,形成一道光刻膠薄膜。
渡完膜的矽片隨著生產線前進,很快便被貼上一張早已製作好的掩膜版。
直到此刻,矽片才能進入曝光階段,使用到眾人熟知的光刻機。
這也是整個晶片生產中,工藝最為複雜的環節。
掩膜板上有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案,光刻機的極紫外線光束照射下,立刻就與電路圖案區域的光刻膠形成反應,在光刻膠這一層形成了掩膜版中的電路圖案。
曝光完成之後就是顯影,使用可以與被改變性質的光刻膠產生反應的顯影液,將其完全溶解。
顯影之後,又是一個清洗烘乾的程式,然後繼續被傳送到蝕刻機當中進行蝕刻。
因為現在的電晶體結構,都是多層次三維立體的,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矽片的加工。
以上的程式,會繼續重複6到8次,才能獲得最終的3D電晶體。
如此,再次經過離子注入、 清除各種殘留、絕緣層處理、CMP研磨後等等多個步驟後,才算是將一塊矽片加工完成。
喜歡擁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擁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