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章 南海相遇

華夏,南海。

南海位於神州大陸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華夏三大邊緣海之一,該海域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為華夏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南海南北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南至婆羅洲、舊港宣慰司,西依華夏大陸、東南半島、滿剌加半島,東抵呂宋島,透過海峽或水道東與太平洋相連,西與西洋(印度洋)相通,是一個東北和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

此時,有三個國家的艦隊在南海相遇,分別是一艘華夏三等戰船,三艘佛郎機三等戰船以及十一艘尼德蘭三等戰船。

現在各國海軍中,一級戰列艦非常稀缺,以至於基本上都是作為各國國王的“御艦”和艦隊司令的“旗艦”來顯示王國和海軍的強大。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的卻很是少見。像蒙巴頓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亞歷山大王子號”,費利佩王國的“費利佩國王號”、“索菲亞公主號”,這些一等戰艦都是國家的武力的象徵。真正作為海軍主力去參與海上搏殺的多是三等戰列艦。

號稱“海上馬車伕”的尼德蘭也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海軍艦隊,但是尼德蘭的國土面積不大,海外殖民地也不多,沒有很多物力和財力建造一等和二等戰列艦。於是尼德蘭乾脆放棄一、二等戰列艦,集中建造三等戰列艦,而且尼德蘭的三等戰列艦也是異類,雖然有兩層甲板,但只配置五十門甚至更少的艦炮,但是口徑卻很大。尼德蘭憑藉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和小噸位帶來的靈活的航行能力,尤其是在淺水區的航行能力遠比他國的風帆戰列艦出色。

這次尼德蘭動用十三艘戰列艦,以旗艦“佈雷得羅德”號為主,目的是攻打佛郎機人佔據的澳門。但是他們卻在南海上看到了佛郎機的戰船向南而來。透過詢問才知道,華夏帝國軍隊將佛郎機人趕出了澳門,澳門總督布加路不斷向華夏抗議,但是華夏以當年將澳門租借給佛郎機人,時間已經到期為由,將澳門的佛郎機人全部趕出了澳門,如果想繼續留在華夏領土,需要辦理相關證明才行。

尼德蘭艦隊的指揮官是科內利斯·雷耶森,他覺得既然佛郎機人離開了澳門,那麼尼德蘭的艦隊可以打敗澳門的華夏人,再由尼德蘭人佔據,甚至可以佔據澎湖和心心念著的臺灣島。

佛郎機和尼德蘭雖然都是西番國家,但是他們的語言不一樣,信仰也不同,在西番兩國甚至是敵對關係,但是在神州東部海域,他們是既有對抗又有合作。

就在雙方交換情報的期間,一艘華夏戰艦逐漸靠近雙方,隨即三方都發現了對方,不過就一艘華夏三等戰船,擁有十六艘戰船的尼德蘭和佛郎機根本就不害怕。

於是雷耶森和布加路一協商,雙方向華夏的這艘叫“天津號”的戰船包圍過去。天津號戰船的船長是張旗,副船長是李浩,本次兩人來的南海的目的不是為了打仗,而是其代表華夏出使西番的蒙巴頓帝國、費利佩王國,船上有外交官齊治、部分尼德蘭領航員和一些精通外語的華夏外交官。

隨著天津號掛出代滿旗,佛郎機的三艘戰船停止了追擊,因為天津號掛出的代滿旗包括蒙巴頓的藍白紅三色旗和費利佩的十字旗。蒙巴頓和費利佩是佛郎機的盟國,而代滿旗說明這是華夏這艘戰船是去懸掛旗幟的國家友好訪問。

而尼德蘭戰船卻沒有停止追擊,因為在尼德蘭心裡,本次聚集了十三艘戰船,外加八百名戰士,是為了與華夏開戰的,最後能夠佔據華夏南部一個沿海城市,然後與華夏開展貿易,將華夏的絲綢、陶器、茶葉運往西番高價出售。

就這樣天津號在前,十三艘尼德蘭戰船在後,雙方頂著北風向北航行,一追一趕間雙方離佛郎機的戰船越來越遠。

澳門總督布加路讓船停泊在這裡,等待雙方的戰果,其實他心裡也在想著,一旦尼德蘭人真的打敗了華夏,自己也可以參與一腳,讓佛郎機再在華夏南部沿海找一立足之地。

當華夏軍隊進入澳門時,並不是總督布加路不想抵抗,而是他看到華夏軍隊一炮就將大炮臺上的稜堡炸的四分五裂,上面的佛郎機士兵瞬間死傷慘重,看到華夏的火炮射距這麼遠,這麼準後,布加路也就退出了澳門,將澳門管理權移交給了華夏軍隊。

布加路今日看到尼德蘭相與華夏開戰,於是抱著看熱鬧和摻一腳的想法,留下來觀看雙方海戰的後續。

由於佛郎機的三艘戰船停在下風側,不久就聽到了遠處激烈的炮聲,而且炮聲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