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5章 五月花號

北狄洲,波斯頓城,普利茅斯鎮。

1640年9月16日,一艘普通的商船,離開亞特蘭蒂斯的普利茅斯港,駛向大西洋彼岸的北狄大陸。誰都不會知道,這艘不起眼的商船將在接下來會徹底改變北狄大陸,如今,再沒有人會忘掉它的名字:五月花號。

“五月花號”只是一艘普通的商船,並不是西番第一艘來到北狄的船隻。那麼,這艘船為何如此不同凡響呢?這就要從它的乘客說起了。

在“五月花號”的102名乘客中,大約有一半被稱為“新教徒”,另一半是船員、工匠。其中,約佔一半的“新教徒”才是對整個北狄歷史起到關鍵作用的人。

1537年10月31日,洛林維滕貝格大學教授馬丁·路德,把他對公教表示不滿的大作《九十五條論綱》釘在萬聖教堂的大門上。路德原意只是提出對神學的不同見解,但他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引發了西番歷史上有名的“新教改革”。眾所周知,西番歷來信奉基督教,歷史上的基督教在西番地位非常高,特定時期甚至能左右各國國王的人選,梵蒂岡這個小國家就是羅馬教廷的歷史遺留。

基督教權威過高,便引發了神職人員嚴重的貪汙腐敗問題,當時公教教會甚至出售“贖罪券”,對外宣稱為了避免死後下“地獄”,人們可以花錢購買教會發行的“贖罪券”,只要聽到“隨著錢幣落下的“叮噹”聲,你的靈魂就昇天啦!”這樣公開斂財的行為卻被民眾爭先效仿,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進入地獄。

如果這件事放在華夏,就相當於寺廟、道觀公開售賣“免罪金牌”,拿著它就不用去閻王殿受苦,可以直接白日飛昇、位列仙班。

但路德是個有良心的神學家,認為上帝是寬容和仁慈的,人們只要相信基督,就可以得救,並且這種來自上帝的救贖是“免費”的。“贖罪券”的出售完全違背了《聖經》的宗旨。在路德看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對《聖經》的理解來崇拜上帝,並不需要依賴公教教會。

就這樣,一些早已對公教教會不滿的人開始宣傳路德的理論,轟轟烈烈的“新教改革”就這樣開始了。

亞特蘭蒂斯也受“新教改革”的影響,漸漸從舊的公教演變出新教,新教的信仰者就是“新教徒”,他們被公教稱之為“異教徒”。

由於亞特蘭蒂斯被強大的蒙巴頓帝國統治,他們強迫亞特蘭蒂斯上的盎克魯莎克遜人放棄自己的語言、文化和信仰,強迫他們學習拉丁語和信仰公教。

只有500萬人口的亞特蘭蒂斯在蒙巴頓帝國的血腥鎮壓下,透過移民,通婚,現在信仰新教的盎克魯莎克遜人已經不足100萬人。

怎樣才能在確保信仰和文化的前提下保住自己的文化和飯碗呢?信仰新教的盎克魯莎克遜領袖們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似乎找到新的定居地是最優答案。這時,北狄洲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百廢待興的北狄洲是新教徒心中宗教自由的天堂,而且不必擔心失去自己的文化傳承。但新大陸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那時,西番傳說新大陸異常荒蕪、糧食缺乏、疾病流行。但對自由的憧憬戰勝了對未知的恐懼,新教徒們開始做移民北狄的努力。

在決定目的地後,新教徒著手開始準備前往北狄洲,亞特蘭蒂斯與北狄洲隔著一整個大西洋,要想去北狄洲,必須要有船。

於是,新教徒們變賣家產,砸鍋賣鐵,僱傭了兩艘船,分別是“五月花號”和“奔騰號”。

出海以後,“奔騰號”很快出現了漏水的情況,而且修一次壞一次,這種情況,誰還敢坐這艘船去北狄洲?因此,“五月花號”站在了歷史舞臺的聚光燈下,成為了一個無法被遺忘的名字。

五月花,五月花,綻放於夏。

這艘叫“五月花號”的商船載著102人前往北狄,開啟了一段屠殺和被屠殺的歷史。

五月花號孤獨地在海上漂流了66天,終於在11月21日到達北狄洲。期間也發生了很多意外,但並不影響最終結果,新教徒們還是到達了北狄洲,只是位置稍微有些偏,沒有到達預想的弗吉尼亞,而是來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

新教徒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新的據地,把它命名為“普利茅斯”。

在這裡,新教徒們簽訂了《五月花號公約》。這份檔案只有200個單詞左右,卻是北狄第一份成文的社會契約。

新教徒們後來又在普利茅斯以北創立了波士頓城,他們在逐漸南下探索的途中,發現了開拓殖民地的尼德蘭人建立的據點“新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