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辛周舊事

呈平十二年四月廿七,大殷朝天下縞素,臥病五年的皇帝黎徽樽駕崩了,諡號哀宗。

哀宗留下諭旨,由年僅十歲的大皇子黎堯繼位,其母太后辛夷明垂簾聽政。

然而,辛夷明自呈平二年被哀宗立為皇后之後一直插手朝政,十年部署,在朝中已經是一手遮天,黎堯繼位不到半年,華夏之境已出多個祥瑞暗示女主天下,辛夷明順勢登基,開創了辛周王朝,女皇的皇位一坐,就從三十歲坐到了八十二歲。

辛夷明最初年號為崇安,她以《周禮》為藍本,整頓官制,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同時開科舉、設女學,凡有才學者無論男女皆可入朝為官。起初反對聲甚篤,尤其以前朝黎氏宗族為首的舊貴族們,甚至站在大興宮門外示威,但女皇的鐵血手腕讓舊貴族的勢力幾乎被架空,從大殷時期便備受辛夷明提攜的內宮女官湧入官場,展現了驚人的能力,男女同官同學之風以強力的手段自大興城向全國推行。至崇安十五年廢帝黎堯兵變時,辛周朝中已有四分之一的官位為女性居之。

崇安十五年,廢帝黎堯欲光復黎氏天下,一朝兵敗,黎氏宗族被牽連者過半。辛夷明因此動搖了將皇位傳給黎氏子女的想法。次年,辛夷明改國號為敏皇,其女安泰公主為保全黎氏殘黨,獻男寵數十人充實母皇后宮,辛夷明欣然接受。此後辛夷明又開後宮納男寵數人,至敏皇三年,辛夷明老年得子,不知生父,取名辛兆。

次年,辛夷明改年號為封泰。

辛兆的出世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黎氏宗族的復辟希望更加渺茫。而因為是老來子,辛夷明對辛兆更是寵溺有加,即便是上朝也要帶在身邊。黎氏宗族對辛兆可謂恨之入骨,卻還是無奈地看著辛兆長大成人。而辛兆其人也是遺傳了母親的能力,很早就在政治上嶄露頭角。

黎氏宗族對辛兆憤恨不已欲除之而後快,辛氏宗族對這個看起來繼位有望的少年也態度不明:一方面,辛兆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辛夷明在繼位時對黎氏的選擇率;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辛兆生父不明,並非是“血統純正”的辛氏族人。在多方的爭鬥之下,封泰二十二年,時年二十三歲的辛兆被辛夷明封為廣陵王,而辛兆的三位子女和一位妾室則被留在京都大興,只有髮妻隨辛兆前往廣陵郡。

次年,年逾古稀的辛夷明改年號為長生。

也就在長生元年的臘月初六,廣陵王妃產下一名女嬰,而在小郡主出生的第二天,一場刺殺,改變了這個女孩的命運。王妃當場身亡,廣陵王辛兆下落不明,王府重掌事嬤嬤帶著小郡主連夜出逃,三天後,小郡主和嬤嬤的屍體被發現在城郊,郡裡的仵作判斷二人皆為凍死,於是便收殮了。

辛周朝的儲位之爭,就此從暗處走上了檯面:二皇子黎舟被指為刺殺主使,被女皇責罰在明堂前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竟突發腦卒而死;安泰公主黎惠妄圖成為皇太女,甚至願意改姓為辛;黎舟嫡長子、皇孫黎相年加入奪嫡之爭;辛氏則推出了辛夷明的親侄子辛莫衍……此後在大興都內,是整整十二年的血雨腥風。

-

長生元年臘月初八。

凌晨,天色還是一味的混沌,維揚縣工曹楊冰懷抱一個小小的包裹,提著燈籠沉著臉從縣郊別院中走出,三歲的大女兒楊菀之小跑著跟在他後面一個勁地追問:“爹、爹,你要把妹妹抱去哪裡啊?”

“菀菀。”楊冰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沉聲道,“你回家去陪你娘,爹帶妹妹去看大夫。”

“爹爹,那看了大夫以後妹妹就會活過來嗎?”楊菀之不解地問道。

三歲的小女孩粉雕玉砌般,烏黑的眼睛裡乾淨得沒有一絲雜質。

那包裹像是一團柔軟的棉花,輕柔到極致,卻已永遠沉寂。楊冰含混地“嗯”了一聲,楊菀之這才一步三回頭地回了院子。

懷中的胎兒還未來得及哭一聲就死了,楊冰的夫人卻死活不願相信,抱著孩子整整一夜不肯撒手,最後是楊冰哄勸她會將小女兒送去醫館,夫人才鬆口。她不準產婆和任何人碰她的孩子,須得楊冰親自抱走。楊冰此時也不知道該為夫人如此信任自己而喜,還是該為這個沒有緣分的孩子而悲。

丑時剛過,約莫再過一刻,宵禁才解。

辛周朝重工程,楊冰作為七品工曹,與縣丞同級。因為今年的冬天特別冷,上個月淮南郡又遭了一場雪災,有一大批流民往廣陵郡和下屬鄉縣避難,楊冰帶人在縣郊為這些流民搭建臨時窩棚以供安頓,便在縣郊的小院裡小住以便公務。前天夫人帶著女兒從縣裡來小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