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借刀殺人

必報的主。

若是得罪了楊菀之,聞亭靜倒不擔心。以楊菀之那個性子,只要服個軟,道個歉,不一定能做回朋友,至少能夠井水不犯河水。但楊溫平不同,那就是一頭小狼,只要逮到了反撲的機會,一定會狠狠報復你。

聞亭靜在縣學時就聽聞過,曾經有人嘲笑楊溫平是沒爹媽的孩子,結果第二天楊溫平帶了一大兜洋毛辣子全都倒在了那人的身上。只是那時楊溫平還小,楊菀之上門捱了先生一通批評,就當是小孩子頑皮揭過去了。後來自己和柳梓唐定親,楊溫平也做了好幾天小手腳:乞丐莫名的糾纏、飯菜裡的死蟲子、楊溫平明面上的言語羞辱……只是因為手段太過低劣,聞亭靜再厭惡,也不想入了她的道,故作不在乎罷了。

但聞亭靜也清楚,楊溫平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平民姑娘罷了。

人的心智和手段是會隨著年齡和地位的增長不斷升級的。

與其養虎為患,不如斬草除根!

聞亭靜心中突然閃過殺意。

只是……怎麼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處理掉楊溫平?聞亭靜蹙著眉頭,心生一計。

她喚來婢女,小聲耳語了一番,婢女默默躬身退下……

-

另一邊,楊家。

楊菀之坐在書房,毛筆在紙面勾勾畫畫,卻怎麼都畫不出想要的圖樣。她心煩意亂地將紙丟到一旁,索性專心想起事來。

狀,要告,可怎麼告?兩腿一屈反而是最輕鬆的一步了。辛溫泰此次下江南,雖然時間線拉得很長,但實際上在每個城鎮停留的時日並不多,揚州府也不過待了七日,維揚縣最多四日。光是跪下喊冤可不成,如果辛溫泰願意查自然是好事,若是這位太子殿下不願意管這檔子事怎麼辦?若是把這事又甩給了聞縣丞怎麼辦?

楊菀之腦子一團亂麻。

她幼年時人人都贊她是天才,等長大以後倒是總被戲稱“呆子”,不外乎因為她不通人情世故,不似聞亭靜和平兒那般八面玲瓏。要她去做一個複雜的榫卯,去建一個在外人看來不可能建成的大橋,她心中自有溝壑。可要她去揣摩人心的善惡……她全無頭緒。

至於平兒的身世。

辛溫泰的到來到底是打亂了一些計劃。

辛溫平與楊菀之談過一些自己的想法,倒是與楊菀之不謀而合。且不說辛溫平現在一介草民,去了大興該如何面聖。就說她一旦迴歸皇室,勢必要捲入爭鬥之中,但辛溫平如今只讀過幾年的縣學,雖然在維揚縣的女子之中已經算是佼佼者,可和皇室中人是沒有可比性的。姊妹倆一直滯留在維揚縣一方面是因為楊菀之還期盼著王逢失蹤案能有轉機,一方面是因為辛溫平去郡裡書院求來了一個去洛陽河曲書院的機會。

河曲書院雖不在首都大興,卻是當之無愧的書院之首,據說竇太傅入朝之前就曾在河曲書院教書。先皇偏愛東都洛陽更勝於大興,在位時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洛陽度過的,於是河曲書院便成了第二個太學:一個只為寒門開放的太學。

是的,河曲書院非寒門不收,學費低,但生活苦。竇太傅雖為官宦之後,但從祖父輩家道中落,父親原是一方父母官,自幼見慣了田間勞作,也略懂耕耘,因此掌管河曲書院後大倡“為耕為讀”,河曲書院的學子在求學之餘還要打理書院後山的十多畝農田。其實比起正經的莊稼人,百來號學生種十多畝地的勞動量並不算多了,但河曲書院的這般做法無疑是拉近了百姓的心,從河曲書院出去的學生,成績斐然不說,也都是為民著想的好官。

也是秉承著“天下同學”的理念,河洛書院每年會給各個郡五個名額,只有參加選拔考試的前五名,才能進入河洛書院。只是這參加考試的名額也是很難求的,辛溫平這次求來的,就是參加這選拔考試的名額。考試辛溫平已經參加了,姊妹二人在等那個結果,如果辛溫平考上了,便即刻去洛陽;若沒考上,再考慮去其他地方。

至於大興,暫時是沒法去了。要出遠門就要去找戶曹辦路引,去別處還好說,去大興的話只怕聞縣丞和聞亭靜都要從中作梗。楊菀之原定的曲線救國計劃是二人先去益州,那裡的青羊書院也是數一數二的學府,然後再對大興徐徐圖之。

但眼下有一個現成的捷徑突然被丟到了面前,像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引誘著姊妹二人伸出手。

辛溫平和鈿奴坐在書桌的另一端。鈿奴正在學習辛溫平的字跡。

辛溫平帶這個女孩回來,又讓女孩同吃同住,穿著打扮都要模仿著她來,手上還捏了人家的弟弟和死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