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又見面了

楊菀之去綿州不知要待多久,但此去賑災,定是輕裝上陣為佳。衣裳被褥之類的可以到了綿州再置辦,但家中書籍不知如何處置。楊楚離說可以幫忙聯絡商隊給楊菀之送去,就是會慢些。這一聯絡倒是聯絡到了熟人。

——蘇家玉器行。

蘇老爺本就是益州人,此次綿州地動,蘇家在劍南道的親朋有好些都沒了音訊,蘇老爺心下擔憂,也在計劃著回益州看看,順便去位於辛周、南詔、吐蕃三國交界的諸葛亮城,進些翡翠原石。聽說抱月茶樓想託他們順路送些書籍去綿州,自是欣然答應。

楊菀之得了調令,又帶焚琴去辦了從大興到綿州的路引,花大價錢買了兩匹好馬,備好乾糧後,便出了大興,向南,一頭扎進了綿延的秦嶺之中。楊四到底害怕楊菀之出什麼意外,讓自家主子擔憂,撥了一個暗衛楊七護著。楊菀之生在江淮平原,每每見到大山還是會感到驚奇。出發這日下了場小雨,出了大興城先在子午谷口的小鎮歇腳一宿。三人為了不在這深山野林裡過夜,丑時天剛矇矇亮就出了城,從子午谷口上山,混沌的山林裡滿是植物的氣息。

這子午道有一千里長,單從這最北的子口到最南的午口,楊菀之三人快馬加鞭得跑上兩天。但這子午道幾興幾廢,道路狹長,馬車往往不走這條道路,道路兩邊有些地段連圍擋都沒有,向下一望,彷彿走在秦嶺的雲端。行至傍晚,居然還遇見了攔路想要打劫的猞猁。楊菀之幾人身上沒有肉食可以上交,那猞猁頗為勇猛,竟然要來咬她們的馬。楊七隨身帶了精巧的弩箭,一箭射死了那猞猁。楊菀之和焚琴二人心有慼慼,連忙加快了腳步,在夜色降臨之前趕到了腰嶺關。

次日出腰嶺關,馬不停蹄地往子午鎮去,等到暮色四合時已經到達子午鎮。小鎮不同於大興的繁華,小鎮原住民和蜀道上的羈旅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旅客們行色匆匆,而原住民們卻遲緩地生活著。楊菀之自然不用去擠客棧,帶著焚琴和楊七二人去了接待官員的驛館。三人好吃好喝地歇了一晚,過了子午鎮再出秦嶺就很快了,出了秦嶺就到了漢中平原,此時就不像秦嶺山中那般危險,因此,三人的腳步也放慢了很多。

第四日傍晚,三人已經抵達洋州府的西鄉。此時人馬俱疲,在西鄉休整一夜,一直睡到了辰時末。此時身上的乾糧物資都在翻越秦嶺時消耗完畢,三人在西鄉買了今日路上的口糧,這才慢悠悠地出城往梁州的南鄭去。南鄭距離褒城不遠,坐個馬車也就半日功夫。漢中一帶是平原,官道周邊村落、農田也多,不像在秦嶺中盡是崇山峻嶺、走上半日不見炊煙。知道晚上怎麼樣都是有地方歇腳的,三人趕路的心也緩和了下來。

中午的時候,楊菀之頂著日頭,夾著馬腹一面叼著胡餅一面抓著炭筆在隨身的冊頁上飛快地畫著沿途的建築風物,楊七則擔起了和焚琴聊天解悶的功勞,三個人一面慢悠悠地吃著乾糧一面前進,倒是有幾分出遊的感覺。

因為趕路速度慢了,傍晚時沒能抵達南鄭,但是在官道旁找了個農戶借宿了一夜。這農戶家中只有老嫗一人和兩個十歲左右的孩童,打聽之下,老嫗一面顫顫巍巍地為三位貴客端上熱騰騰的麵疙瘩湯,一面解釋道:“老婆子我啊,家裡就剩下這兩個小孫子咯。”

“我家那口子早年在田裡做活,鋤草的時候和鄰居起了爭執,拿鋤頭把人砸死了。砸死以後他就跑了,也不知道跑到了哪裡,一輩子都要過完了,還沒半點音信。”老嫗說著自我解嘲一般笑了起來,“我有一兒一女,兒子在服徭役的時候死了,家裡本來沒有人了,但朝廷還要人服役,就只能徵了我女兒去嶺南道服兵役。從前都說這生女猶得嫁比鄰,生兒埋沒隨百草,如今倒是一個樣了。”

朝廷命官楊菀之趕路時沒有穿官服,聽得直冒冷汗,感覺像是一個巴掌被抽在了臉上,低頭喝麵疙瘩湯。

辛周的徭役制度沿襲了大殷:凡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也就是說,不論男女,到了二十一歲就是成丁,成了丁就要服役。只是男子往往是去營造或者前線,女子的徭役多是替官府織布、灑掃、煮飯,有的會去兵營給部隊的伙房做活。但是辛周女子在官場從後臺走進了前朝,更是有月家軍的娘子軍打破了軍隊裡的男女差異,這一舉動有利卻也有弊。

月家軍中不乏一些主動從戎的女子,這些女子生來便有過人之處,如牛小麥生來大力,或者如王文珍出身習武世家,這些人矢志報國,自是不畏犧牲。但也是從月家軍開始,有女子被抽調服兵役,這些女子有的本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