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其用,還望大人莫要嫌棄。”張炬說著,遞上了一本看著已經翻閱了很多遍的書。
楊菀之卻是眼睛一亮,雙手捧過這書,臉上立馬笑開了花:“這世上錦上添花之事多,及時雨卻少,張工這本書正是我的及時雨啊!這書我從未見過,可是孤本?”
要知道,文字流傳已經不易,紙本影象更是難上加難。
“正是。”張炬見楊菀之迫不及待地將書翻開,眼底也蕩起笑意。
“哎,那這,這書未免太過貴重,等我手抄之後再託人還給你吧。”楊菀之說著,竟是小心翼翼地將書揣進官服裡,生怕弄壞了。
“大人多慮了,這書小老頭我已經自己手抄過,大人便留著吧。”張炬說著,忽然往楊菀之面前一跪,“大人今日就要離開綿州,還請受小老頭一拜!”
楊菀之嚇了一跳,見一旁張炬的兒子也想拜,連忙伸手攔住:“你們父子二人這是作甚?”
“當年地動之後,鄙人原以為自己這一生都只能是個廢人,在家中了此殘生,是楊大人懸賞人才,給了我爹爹一個機會,才讓我們父子如今都能依靠自己養活自己。這一拜大人擔得起!”張炬的兒子說著,竟然有些哽咽。
楊菀之不擅長應付這樣的場景,手忙腳亂一番,好在柳梓唐及時出現解圍:“菀菀,把剩下的這些東西搬上船,我們要啟程了。”
文府尹望著這兩位同僚,五年共事,他和這兩個年輕人已經有了很深厚的情誼,不由出言叮囑道:“出蜀的水路不比山路好走,只希望你二人能平安到達杭州。”
兩位官員也對文府尹行禮:“珍重!”
琮生和僱來的幾個短工手腳麻利地將最後幾個箱子也搬上了船,幾人同綿州的眾人告別之後都上了船。楊菀之是個心大的,一上船就捧起了《江南水圖》開始研讀,柳梓唐和焚琴二人則都戀戀不捨地回頭望了一眼這座生活了五年的城市。他們都是看著綿州府城建起來的。從還需要在山洞裡辦公,到修好了水庫,再到坊市的鋪子一間一間開起來……
焚琴看見文府尹和張炬父子,還有好多人都在默默的抹眼淚,她自己也鼻子一酸,嗚嗚地哭了起來。她在兩都做了十幾年的丫鬟,卻不如對綿州的感情深。尤其是綿州的這些嬢嬢們,因為地動之後有很多沒了子女的老人,焚琴心善,得了空就會去幫她們做活,府城的嬢嬢都知道,若是有什麼困難就去官署的後院找焚琴姑娘。焚琴對她們好,她們也把焚琴當自己的孩子一樣。
尤其是芋婆婆。她家住在綿州府城外一個山坡上,焚琴見她家房子又小又破,求著楊菀之幫芋婆婆蓋新房。後來芋婆婆不僅給焚琴送芋頭,今年春節的時候還用銅錢穿了個平安扣,說是給焚琴的壓歲錢。焚琴當時就哭得稀里嘩啦地,說要給芋婆婆養老送終。只是芋婆婆今年也有八十五六了,她們這一去杭州府,今日應當就是最後一面。
柳梓唐情緒也有些低落。綿州五年他也有了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今日一早好友就在長亭設酒送別,他依舊是以茶代酒,眾人只道他日平步青雲,在大興重聚。因此柳梓唐的悲傷倒是比焚琴要少些。
只有楊菀之,似乎對綿州沒有絲毫留戀,已經完全沉溺在即將面對的挑戰裡了。
船上的幾人各自安靜地待在一處,船沿著涪江順流而下。不同於自關中入蜀,向東出蜀無需翻越山嶺,但長江天險亦是不容小覷。幸而如今已是九月,長江夏季的汛期已過,無形之中讓這趟旅途安全了許多。晚飯是在船上吃的,焚琴用砂鍋將芋頭和琮生閒著釣上來的江鮮煮在一處,味道算不上頂好,但能果腹。湊合著吃了上船的第一頓,天晚了下來,楊菀之眼睛不好,沒法再看書了,就坐在船邊抱著船舷的扶手看江岸的漁火。柳梓唐在她身邊坐下,問道:“今天看了一下午的書,有什麼收穫嗎?”
“對杭州稍微有了一點點了解。”秋天的南方比北方暖上很多,楊菀之脫了鞋襪把腳伸到江水裡蕩著水玩兒。因為綿州江水多,在綿州的五年也做了不少水利的工作,水庫都修了兩座,楊菀之學會了鳧水,也不像從前那麼怕水了。夜色裡,月光下,柳梓唐見著她一雙小巧圓潤的腳在水面上蕩著,不由抿了抿唇。
只聽楊菀之道:“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杭州地理的特色。如今的杭州下轄錢塘、餘杭、富陽、青山、於潛、臨安、鹽官四郡三縣,原府治錢塘,長生年間因錢塘水患,遷至餘杭郡,後又遷回錢塘。錢塘郡有錢塘湖,因湖在城西,又名西湖。產龍井、九曲紅梅。抱月茶社很多好茶都是錢塘郡產的。”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