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江水裡。
錢塘郡內,柳梓唐和竇漣在為了籌措海堤的錢款奔波,而鹽官縣外,楊菀之和吳詩雅二人正路過一座香火鼎盛的廟宇。
世人皆知,辛周之前有大殷,大殷之前,皇權則在九姓十三家手裡。只是這九姓十三家已經是黎氏一統天下後,南北權貴合併了勢力,才有了這個貴族集團的統稱。在此之前,華夏大地南北分裂,南地由漢人統治,北地則由胡人統治,那段時間的北地成為五胡國,敦煌賀蘭氏、西涼王氏、懷朔宇文氏都曾是統治者。而南地則有蘭陵蕭氏、琅琊王氏還有已經沒落的金陵陳氏和江南謝氏四大望族。
北地暫且不論,南地,尤其是江南一帶,謝氏雖不曾稱帝,卻也曾一手遮天。相傳在南地為金陵陳氏稱帝的時期,陳氏的後主猶為信鬼神,而謝家當時的家主年少時也因體弱多病被寄養在寺中,二人一拍即合,在金陵、揚州、蘇州、杭州、越州一帶大肆興建廟宇。大殷曾有詩人留下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但據冬官和太史的考察統計記錄,在陳謝之前的蕭氏已經沉溺於建造寺廟,到陳謝滅亡,吳越一帶南朝統治的地界已有寺廟二千八百四十六座,後來歷經殷初黎氏的統一戰爭等等一系列動亂,還有江南的水災種種,如今這些大小寺廟十不存一。但拜神的習俗卻在吳越一帶的百姓身上流傳了下來。
只是楊菀之一家本是楚州遷到維揚縣的“舶來戶”,楊冰不信鬼神,連帶著楊菀之也不曾拜過幾次寺廟。她並不能理解為什麼那些人能如此虔誠,不過既然來到了鹽官縣,總要了解一下這邊的風土人情。
見楊菀之駐足在廟前,隨行的小官吏立馬上前一步:“楊大人,要進去看看嗎?”
楊菀之抬頭,看見那廟宇的牌匾,倒是很新奇:“潮神廟?”
這廟算不上大,一眼望去裡面也就一個主殿,兩進的院子,但香火實在旺盛,廟內煙霧瀰漫,還有好些個跪在廟前燒高香的人。今日正是望月,朔望之日都是信徒拜神的時候。但這廟不供玉帝也不供如來,供的卻是楊菀之從未聽過的潮神,卻能有如此鼎盛的香火,說明這潮神在鹽官百姓心中的地位。
吳詩雅也奇道:“我也是頭一回聽說這潮神。”
小官吏解釋道:“二位大人初到杭州,自是有所不知。這潮神乃是吳國相國伍子胥,相傳吳王意欲北上伐齊,伍相國勸阻,卻為奸人所挑撥,吳王夫差賜下屬鏤劍於伍子胥,令他自殺謝罪。伍相國死前大罵夫差,說要人將自己的雙眼掛在東門上,他要親眼看著吳國滅亡。夫差大怒,在八月十八這日將伍相國的屍首投入錢塘江。”
說話間眾人已經踏入了潮神廟,潮神廟的正殿裡,是一尊伍子胥的金像,而東側廂房內是供養人造像和長生牌,西側則是潮神的神話壁畫和石刻本記錄。石刻的內容和小官吏所言別無二致,壁畫應該是被重新描畫過的,色彩還很豔麗,但從石刻被磨損的程度來看,這潮神廟在此恐有百年更甚。
楊菀之認真地看著那壁畫的內容,耳邊,小官吏的講述還在繼續:“……伍相國對吳國有怨,死後日日駕著素車白馬驅潮而來。自此成為潮神,被百姓供奉,祈求平安。”
聽著小官吏的話,楊菀之眼看著一個穿著破爛的女人帶著一筐一看就價格不菲的精緻糕點在壁畫前三拜九叩,她不由蹙了蹙眉。望著壁畫上穿著一身大夫衣衫的伍子胥,楊菀之沉聲道:“這世上哪有什麼潮神。錢江在古時本是吳越兩國的分界,若伍子胥對吳國有怨,為何錢江南岸的越地也會受潮水所害?”
楊菀之說話時,一旁叩拜的女子跪在地上,有些迷茫又有些憤怒地望向楊菀之。
吳詩雅看見了那樣的目光,伸手輕輕拉了一把楊菀之的衣袖。但楊菀之有什麼好怕的,她身上的官服給了她直言的底氣:“伍員成吳霸業,築姑蘇,鑿胥江,除吳地水患,雖死於奸佞,但仍是忠臣名士。吳越已亡千年,伍員曾為一國之相,竟無肚量在死後千年容忍吳越之地的百姓安居樂業嗎?若這世上並無潮神,拜一座空空的神像又有何用;若這世上真有這樣的潮神,以其神威怒壓百姓,又憑什麼稱之為神,憑什麼食百姓香火?這潮神廟香火鼎盛,百姓拿來的供品甚至是自己平日都捨不得吃的精細糕點,可錢江水患千年未平,我看這根本不是什麼潮神,不過是貪得無厭的怨鬼罷了!”
她語畢,目光灼灼地看向那潦倒的女子,那女子也看著她,眼眶紅紅的。見楊菀之不再說話,那女子忽然開口,聲音嘶啞:“可我們又能怎麼辦?我們世代生活在這篇土地上,除了供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