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籽、蘑菇及人參,居住在河流和海洋附近的,就打漁採珠。
這樣的生活多麼富有詩意,多麼和平美好吖,而打仗是要死人的,夏潯不忍心;叫他們透過自相殘殺和吞併來壯大,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發展渠道,結果歷經兩百多年,還是那麼窮困苦後,夏潯也不捨得。
菩薩心腸的夏潯決心透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變成專業的伐木工人、牧馬人、狩獵者、養參客、商人、農民、漁夫……勞動致富,繁榮遼東經濟,為振興大明帝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附:女真部落請求更換過期敕書的奏章和要求補發敕書的奏章。
海西別爾真站女真人上奏說:“奴婢們祖父在時,每年進貢馬匹、貂鼠皮,至今不曾有違。奴婢們永樂十二年元月十五日除授職事的敕書多年了,奴婢今來各要換新敕書,可憐見,奏得聖皇帝知道(《華夷譯語·肅慎館來文》)。”
嘉靖十九年皇家奴曾在開原將敕書遺失,於是上奏朝廷請求補發:“奴婢嘉靖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得到職事,至嘉靖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在開原地方,將原敕書失落了。今可憐見,奴婢肯再給與新敕書,好管人民(《華夷譯語·肅慎館來文》)。”
第569章 一個開始
夏潯勾勒的這份宏大藍圖,聽得楚兵備和丁都司等心馳神往,他們定居遼東多年,在本地都有自己的家族,雖然貴為四品武將,但是因為遼東整個的經濟環境落後,家族也不算非常富裕,一旦如夏潯所說,鋪開一條貫穿遼東和內陸的經濟網,憑藉他們家族在當地來說不管是人脈還是資本都強於普通人家的條件,自然從中爭得一席之地,大獲其利。
少御使卻有些猶豫,提醒道:“部堂,發展遼東經濟,固然是好事。不過,諸如軍馬一類,乃是重要物資,朝廷在遼東地區建有幾處馬市,就是專門買賣軍馬的,若依部堂所言,這軍馬等物也在交易之列,豈不是……”
他還沒有說完,夏潯便笑道:“少御使,你呀,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豈不知朝廷馬政早已改革了麼?”
夏潯道:“我大明馬政,舉步維艱,蓋因關內沒有養馬之地,是以練騎兵、養軍馬,負擔沉重。當今皇上登基的時候,全國在冊軍馬才兩萬四千匹不到,這能成嗎?為了多蓄軍馬,皇上正打算在陝西、甘肅、遼東等地建幾處苑馬寺,牧養軍馬呢。
為了促使民間養馬,皇上還廢除了洪武年間不許民間蓄養馬匹的禁令,不但允許自由蓄養,而且允許自由買賣,這是永樂元年七月就下的旨意,怎麼你還不知道麼?”
夏潯所言屬實,永樂登基後,發現建文帝留下的這副攤子裡,軍馬少的可憐,他是在北方與蒙古人打過多年仗的,深知一旦軍馬供應不少,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就將全面處於被動防禦狀態,所以想了很多辦法來增加戰馬數量,允許民間自由養馬和交易,就是其中一條政策。朱棣也是知道“人為自己的好處幹活時效率最高”這個道理的。
少御使對此確實不太瞭解,聞言不禁有些赧然,夏潯道:“所以,如果我們有辦法擴大軍馬的買入,皇上知道了,恐怕就要笑不攏嘴了,還會不同意麼?”
說完,他望向瑪固爾渾,微笑道:“如何,你可同意麼?”
“同意!完全同意!”瑪固爾渾生怕夏潯再改了主意似的,立即說道。
開玩笑!這是與他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還能不同意?若再拿腔作勢一番,叫開原其他大族知道了這訊息,還不打破頭地跑去總督大人府上爭這個買賣?
了了站在一旁,烏溜溜的眼珠一轉,狐疑地道:“好像這個總督大人不是在敲我伯父竹槓呀,看伯父他眉開眼笑的樣子……”
夏潯這個主意,對瑪固爾渾來說,的確是一個發財的好門路。其實以前也未必就沒人想過這個辦法,問題是,沒有人辦得到,這其中需要龐大的資金和人脈,需要政策的強大支援,換一個人來主持其事,根本無法完成整個運作過程。
這就像一些地方,本來貧窮落後,經過成功的招商引資之後,當地經濟環境便大為改善,為什麼沒有招商引資之前就做不到經濟活躍?不是沒有人想到如何去發財致富,而是因為他們要麼沒有政策,要麼有了政策沒有啟動資金,要麼有資金沒有能力打通方方面面的關係,而這些對夏潯來說,全都不是問題。
以他的身份地位,無需先期投入,一句承諾,就足以得到遼東諸族部落頭人的信任;以他的權力,足以協調好涉及區域的衛所將領們的利益分配;以他所直接掌握的走私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