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印度軍人在戰鬥,或者為戰鬥服務,另外還有至少300萬左右的預備隊在準備投入戰鬥,或者是接受參戰前的最後訓練,而這為指揮帶來的麻煩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印度的指揮體系還是以前的那個樣子的話,恐怕混亂早已經出現了,即使是現在,印度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援,仍然暴露出了指揮上的問題。
出現問題的是第九集團軍與預備第十八集團軍,按照印度的計劃,第九集團軍應該離開駐地,前往中部戰場參加戰鬥,而在後面的第十八集團軍必須要在第九集團軍離開陣地的時候結果防禦重任,擔負起連線兩個戰場前線的責任。但是,當第九集團軍按照預定的時間出發的時候,第十八集團軍竟然還沒有從他們原先的駐地出發,甚至連命令都沒有收到!
可以說,在戰場上,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失誤,後果嚴重的話,甚至會因此輸掉這場戰爭,而此時,印度的感覺並不比輸掉戰爭好多少!後來,印度也曾經追查過這次事件,但是並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按照印度後來公佈的資料,當時最高指揮部是對第十八預備集團軍發出了命令的,而且也收到了命令送到位的回覆,但是第十八預備集團軍為什麼沒有出動,這成了這場戰爭中的一個懸案,而且直到後來,都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
雖然,問題是無法解釋清楚了,但是由此造成的影響,卻是印度不得不承擔起來的。當中國志願軍迅速的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發動致命一擊的時候,恐怕每個印度人的心臟都在加速跳動,都在考慮著失敗帶來的後果吧!
與印度一樣,美國對印度軍隊出現這麼嚴重的錯誤也是倍感驚奇,因為誰都無法想象,一個國家的軍事決策機構竟然會在這麼重要的戰鬥中犯下這麼嚴重的錯誤!即使,這並不能歸咎於印度指揮者,但是,其軍事機構發生了這樣嚴重的危機,作為指揮者竟然沒有察覺到,並且沒有做好多一手的準備,這本來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了!而且,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如果不計算到這些印度指揮者的身上,難道還要怪中國志願軍嗎?
雖然,美國的心裡很是氣憤,竟然找到印度這麼一個只能用失敗來形容的合作伙伴,但是,為了共同的目標,為了共同的利益,美國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對印度的支援,暫不說圍堵中國的事情,如果美國這時候拋棄了印度,那麼因此而產生的裂痕是絕對難以彌補的,而且印度肯定會將最後的失敗歸結到美國身上來。到時候,美國不但沒有能夠挾制中國,還又為自己增加了一個並不弱小的敵人。所以,即使美國要放棄對印度奇書網收集整理的支援,要想體面的退出這場戰爭,也只能慢慢的來,只能用讓印度覺察不到的輕微動作,一步步的讓印度走向失敗,到時候,即使印度輸了,他們也會將怒火發洩到中國的身上,到時候,即使是輸掉了戰爭,那美國的目的其實也達到了一部分了!
可以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美國的算盤是打得很響的,特別是在國家利益的層面上指定戰略計劃,美國是這個世界上耍這一手最為熟練的國家。而要讓印度一步步的滑入戰爭的深淵,而美國全身而退,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美國想這麼做,那也不會讓他們費多少精力!
即使美國已經產生了退意,但是時機還遠沒有到來,所以,美國還得繼續對印度提供支援,而且是大力支援!因此,美國政府在得到了國會的同意之後,迅速的做出了向印度派遣志願飛行員的決定。而早已經準備好的第一批500名退役戰鬥機飛行員在拿到了政府發放的100萬保證金,以及印度政府提供的150萬經費之後,已經達上了前往印度的班機,而供他們使用的500架F…35戰鬥機也在歐洲的美國空軍基地準備好了,只要印度方面做好迎接這批戰鬥機的準備,這些戰機很快就能夠轉場飛往印度!
可以說,美國人的動作是很迅速的,畢竟這麼強大的政府有能力迅速的做好準備。但是,他們的行動有中國志願軍的行動快嗎?而等到美國的援助到達的時候,還能夠為戰場上的印度軍隊提供多少幫助呢?
在印度的破綻暴露出來之後8個小時,38軍正式開始行動了。而此時,也正是美國做出向印度派遣職員飛行員的時候,也就是哈本急匆匆的到白宮找總統商量對策的時候。光是從這個時間差距上來看,美國的行動就已經晚了。
當38軍開始進攻的時候,只有空中機動旅到達了出發陣地,其餘兩個師的兵力都還在高速前往進攻陣地的途中。因為按照志願軍先前的計劃,38軍的進攻應該是在20個小時之後才發起的,而現在時間提前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