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0部分

,所以大批的工程與技術人員也跟了過來,讓飛行員邊飛邊改,才能夠及時的發現雷達的問題,並且立即做出改進。而這讓趙隼鷹這批天之嬌子覺得很不公平,似乎他們一下變成了飛行實驗大隊一樣!

當然,出了在雷達系統上的改進之外,這批F…15還針對對地打擊的需要,在別的方面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進。發動機的推力由90千牛提高到了100千牛,而且在不開加力燃室的情況下,推力也達到了65千牛。這讓戰機具備了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先開啟加力,讓戰鬥機達到超音速狀態,然後再關掉加力進行巡航飛行)。而在提高推力的同時,發動機的燃料消耗降低了15%,算上增加的油箱空間,戰機的作戰半徑提高了20%到35%,具備了遠端打擊能力!而在使用了新的武器管理系統,以及增加了兩臺中央計算機之後,戰機已經能夠攜帶解放軍空軍95%的對地(海)打擊武器,也能夠使用歐洲的武器。因為提高了作戰半徑,飛行員的滯空時間也增加了不少,因此戰機的自動駕駛系統又做了改進。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自動駕駛系統來控制戰機降落。因為對地打擊是非常危險的任務,而且在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時候,損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據以往的戰例統計,在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時候,被擊落的戰機中,有60%是北近程防空導彈或者單兵防空導彈所擊落的。所以,針對這些威脅,這批F…15加裝了更多的電子干擾裝置,特別強調了對紅外引導導彈的干擾能力。在經過這些改進之後,F…15Ⅲ型戰鬥機已經達到了世界上最優秀攻擊機的水平!

十來天的飛行訓練是非常枯燥的,特別是,趙隼鷹他們以前本來就是使用F…15的攻擊機大隊,而在短短三個月之中,就由F…15換到了F…13,現在又換了回來。而換回來之後,才發現,現在的這種F…15已經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了,特別是中央計算機系統中增加出來的那麼多的功能,把很多飛行員都搞蒙了。在他們這批飛行員看來,以前的F…15就已經很先進了,而且F…13也不錯,而新增的很多功能都用不上。但是,當他們熟悉了這些功能之後,才明白了研製人員的那份心意。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提高飛行員的生存能力,以及減輕飛行員的負擔所增加的,看來,這些在後方搞科研的同志,也知道前線飛行員的要求吧!當然,他們不知道,其實很多退役的飛行員都加入了科研所,他們並不負責研製工作,就只是向科研人員提出飛行員的要求,好讓他們研製出更能夠滿足飛行員要求的戰機!

透過這10來天的飛行實驗,趙隼鷹也很有感觸,那些救生裝置是使用不上了,而每次飛行實驗的時間都控制在了2個小時之內,所以那些減輕飛行員負擔的功能也用不了很多。趙隼鷹最滿意的就是新的雷達,當他使用這種新式雷達的時候,趙隼鷹的感覺就如同從使用刀劍一下子上升到了使用機槍計程車兵一樣,讓他對在未來的空戰與對地攻擊中佔據主動地位充滿了信心。

在幾次測試下來,這種雷達的資料也已經確定了,其對空探測距離這250公里左右,這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現在大多數戰機上的火控雷達。而且,這種雷達並不分目標的大小,以及目標的高度。只要目標存在,不管它有沒有發出電磁波輻射,都無法逃過這種雷達的眼睛。因為,在空間中,電磁波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有目標存在,就會對周圍空間中的電磁波產生散射與反射,形成一個電磁波的真空。而這種雷達的工作就是依靠探測這些電磁波真空的存在,然後分析這些真空的大小,反射電磁波的強度,以及運動的速度,高度等等來確定目標的性質。而最讓趙隼鷹滿意的是,這種雷達本身並不發出電磁波,也就無法被對方的被動雷達探測到。如果能夠解決戰機本身反射雷達訊號的問題,那就能夠做到徹底的雷達隱身了。雖然,這樣的隱身效果並不全面,但是也已經大大的解決了容易被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在進行防空壓制的時候,當戰機從低空滲透的時候,對方多半是依靠被動方式探測目標的,那這就消除了很大的危險!

10天的訓練很快就結束了,而大隊的飛行員也都以及掌握了這種新戰機的使用方法。在聶鵬舉大隊長的帶領下,他們已經開始研製新戰機的作戰使用方法。由於時間緊迫,印巴戰場上的硝煙再次瀰漫了開來。所以大隊的三個中隊分做了三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箇中隊抽出一個小隊組成,分別研究空戰戰術,對地攻擊戰術,以及防空壓制戰術。因為防空壓制行動是一種很特殊的對地打擊方式,危險性非常高,所以被單獨拿出來研究。

趙隼鷹分到的任務的進行空戰戰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