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1部分

就在當天,法國總統希拉剋與中國國家元首王一林,美國總統希拉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印度總理甘德,德國總理梅塞德,英國首相布賴爾,俄羅斯總統普金通了熱線電話。很顯然,這次法國的面子是丟大了,而法國總統也動了真火,看來不找到造事者,法國是無法平靜了。

德國總理梅塞德在與法國總統通了電話之後,也立即發表宣告,宣佈德國將派遣200名特別警察協助法國調查此事,同時表示,對任何敢於針對歐洲國家動手的恐怖組織,德國有義務,也有權力,動用手上的一切力量對付這些恐怖份子。

明顯可以看出來,在歐洲事務中,法德兩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共識。現在,歐洲的一體化程序已經進入到了政治一體化階段,按照歐洲國家的實力,以及傳統的關係來看,法國與德國成為了歐洲一體化程序的火車頭。現在,德國是歐洲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而法國是歐洲面積最大,同時也是歐洲大陸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俄羅斯並不在傳統的歐洲範圍之內)。德國人擁有經濟上的優勢,而法國擁有政治上的優勢。很顯然,在英國向美國靠近,而對歐洲一體化並不怎麼關心的時候,只有法德兩國密切合作,才能夠推動歐洲統一進步。所以,法德兩國在很多方面的合作是很徹底的。不說別的,當年取消對華軍事貿易限制,就是法德兩國提起,並且在得到了義大利的堅決支援之後,才在歐洲議會上得到透過。

再看這次的談判,雖然主持國是法國,但是談判的三國,特別是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是在法德的聯合主持下,才同意接受印度的投降談判。所以,德國也在談判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德國與印度的傳統關係,讓德國起到了聯絡印度與中國,巴基斯坦的關係。而現在,當印度代表團受到襲擊的時候,德國人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

跟在德國後面,英國人也發表了對恐怖份子的譴責宣告,並且表示將配合法國,發動對恐怖組織的打擊行動。但是,比起德國的宣告來,英國人的聲音就要輕多了。當然,這也是由英國現在的尷尬位置所決定了的。

在歐洲逐步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中,英國一直扮演著一個並不光彩的角色。在歐盟決定實行歐元以促進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時候,英國作為歐盟的發起國,卻並沒有接受歐元,而是繼續保持了英鎊作為國家貨幣。而英國為什麼不接受歐元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對待歐洲一體化,美國雖然表面上支援,但是暗地裡卻在處處設定障礙,並且反對歐洲的聯合。很明顯,一個聯合起來的歐洲,在經濟實力上將超過美國,人口也超過了美國,甚至連國土面積也超過了美國。如果歐洲最後完成了統一行動的話,無疑,將取代美國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另外,歐盟的很多職能與北約是重疊的,如果歐盟發展壯大的話,北約存在的價值就大大的降低了,特別是在歐盟組建了歐洲聯合部隊,並且預建歐洲聯合艦隊的時候,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北約在安全方面的職能。而北約是美國控制歐洲最好的工具,如果歐盟在軍事一體化程序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的話,美國將失去限制歐洲發展的最後一顆棋子。在這一情況下,美國是不可能就這麼看著歐洲完成統一程序的,所以,他必然要為歐洲設定障礙。而美國的目標就放到了英國身上!

作為歐洲的傳統強國,以及美國與英國在歷史上的關係,英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英國在歷史上與歐洲大陸國家之間的矛盾,都是促使英國走向美國,脫離歐洲的原動力。雖然,英國與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到了一起,但是這只是利益上的聯合,而且二戰中,英國與維西法國之間的衝突,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英法兩國戰後關係發展上的障礙。而要從地緣政治上來看的話,英國與法國,以及德國這些歐洲大陸國家的矛盾是非常深刻的。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與德國之間的衝突,等等都是證明英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其實一直在限制歐洲大陸國家威脅到英國,特別是在海洋上,英國一直在與歐洲大陸國家對抗!而在與美國的關係中,雖然美國的獨立讓英國失去了在北美大陸上最大的一塊殖民地,但是從一戰之後,美國與英國的關係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特別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美國的幫助,英國最後頂住了納粹德國的打擊。最後成為了二戰後五大戰勝國之一。而英國與美國在語言,文化上的聯絡,讓兩國的關係更深入到了民間。所以,在戰後,英國一直遵從著跟隨美國的外交與發展道路。即使英國是歐盟的創始國之一,但是在歐盟的事情上,英國人從來就表現得不是那麼熱心,因為他擔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