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地圖,將目標區放大,那是一個港口,一個停著許多大小不一艦船的大港口。在在那近百艘的艦船中,有兩艘驅逐艦的顏色與別的不一樣,那正是趙隼鷹要攻擊的目標。

將地圖放到最大後,趙隼鷹迅速的將以及儲存在戰機中央電腦中的目標資料輸入了導彈的制導系統中,然後再將導彈飛行路線引數,攻擊路線引數,攻擊方法引數都輸入進了導彈。整個過程,他花了不到兩分鐘時間就做完了。

看到螢幕上的燈光還是黃色的,趙隼鷹抬起了頭來,看向了前面的那架雙座F…15B戰鬥機。那是大隊長的坐機。這次大隊長並沒有單飛,而是當起了全域性的指揮與協調員。當然,在保持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他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也只能夠在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他才會起到作用,不然這趟算是白飛了。

為了達到隱蔽的目的,他們的攻擊切入點選擇了最遠的東面。從他們起飛之後,已經接受了兩次空中加油,最後那次是在半個小時之前進行的。而這種超低空突防是非常耗油的,所以,在攻擊完成之後,要想回到基地,他們還必須要在大洋上空再接受一次空中加鷗,整個任務的持續時間達到了9個小時左右。這對每一位飛行員的體能來說,都是非常嚴格的考驗。

考驗不單單是針對飛行員的,這次的行動,甚至是對中國空軍的一次巨大的考驗。為了達到戰術目的,他們必須要選擇日本人幾乎沒有防守的東面進行攻擊。因為日本也知道,以中國空軍裝備的戰機來說,就算是航程最遠的都無法繞過港口與空軍基地的警戒圈,從東面發動進攻。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國空軍幾乎出動了所有的加油機,分成3批,為這些戰鬥機提供了2個加油點。而其中1批還專門是為另外2批加油機提供燃油的!整個奔襲的來回距離超過了8000公里,就算是讓美國的B…52來進行這樣的襲擊,也必須要得到加油機的支援,就更莫說中國空軍手中的那些普通的攻擊機了。

正當趙隼鷹把連線著背囊水袋的軟管銜到嘴裡的時候,通訊螢幕上的燈光變成了綠色,另外,戰術地圖上的目標也變成了綠色,這是已經到達導彈發射區的訊號。他沒有猶豫,在最後檢查了一遍導彈的情況後,迅速的拉起了機頭,在200米的高度,丟擲了機翼兩側下的4枚導彈,然後再迅速的壓下機頭,做了個漂亮的低空小半徑轉彎之後,跟在大隊長的屁股後面開始返航了。

他們來回奔波8000多公里,飛行近9個小時的目的就是這一刻,剛才他們發射的是才從歐洲進口的最新的一種ANSF導彈。這批導彈發射出去之後,就再也不用他們擔心了。中段將由衛星提供導航訊號,如果威信訊號受到干擾的話,就將轉變成慣性制導,而最後的末段攻擊程式已經輸入到了導彈中,一切都將由導彈自行引導,根本就不用他們這些飛行員操心了。

兩個大隊,96架戰鬥機在不到20分鐘之內,就把攜帶的380枚導彈(兩個帶隊的長機都只攜帶了2枚導彈)全部發射出去了。被那些地勤人員寄以了厚望,還在上面寫上了一些問候日本人的話語的導彈沒有一枚出現鼓掌,也許,這都能夠算得上是一個小奇蹟吧!

96架戰機一完成幾乎成了運輸導彈的任務後,轉身就以來時同樣的高度返航了。他們需要先飛出200多公里,離開了日本防空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之後,才能夠爬升到最佳巡航高度返航。如果被日本人發現,被追上來的日本防空截擊機纏上的話,他們恐怕就難以回到祖國了。

也許,按下發射導彈的按鈕對他們這些習慣了的飛行員來說並不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對於中國與日本這兩個國家來說,這輕輕的一按,就已經決定了太多的事情,也讓這兩個國家再無任何的回頭之路。

對於駐紮在嘉手納空軍基地旁邊那座無名山丘上的日本防空部隊的雷達兵來說,這一天的早晨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早晨了。6點半起床,悠宰遊哉的吃完早飯,然後坐上吉普車,去替換上一班的值班軍人,已經成了這裡的生活習慣。

看到雷達螢幕上出先了幾下微弱的閃光,已經快要結束今天的值勤任務,並且疲憊不堪的左左目上士覺得有點奇怪。但是那些訊號馬上就又消失了,左左目搖了搖頭,就不再注意了。

這是一部已經快要淘汰的遠端低空監視雷達,與其說是用於監視,還不如說是用來給那些新手們練習的了。雷達本身的效能不先進不說,而且經常出問題,已經好幾次將海面上激起的大浪當做了目標發射訊號,搞出了很多的笑話來。而且左左目也很相信上司的話,在他們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