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6部分

而這次軍隊指揮體系改革的重點就是人事變動,總參謀長孔輝金是主動請辭的,顯然,他也認識到主席搞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麼,他這個總參謀長在戰爭期間做出的貢獻已經很大了,如果功高震主的話,那他肯定沒有好下場,所以此時急流勇退,是最為明智的選擇!而柯敏明在三次挽留之後,最終同意了孔輝金的要求,只不過,繼續讓孔輝金擔任代理總參謀長,繼續指揮軍隊作戰,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再安排新的總參謀長!

其次,就是軍委的人員做了大的變動,以往根據戰爭需要,提拔了很多軍隊將領進入軍委,直接決定戰爭中的重大問題,而這次,柯敏明果斷的將其中的大部分將軍都撤了下去,換上了政府官員。而留下的幾個將軍也都快到退役年限了,所以軍隊將領在軍委裡的影響力大為削弱!

另外,四大軍種的司令部也被撤消,而由軍委與國防部進行雙重領導,雖然當時柯敏明沒有確定是否要重新成立軍種司令部,但是看得出來,柯敏明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做出決定,其實不管是重新設立軍種司令部,還是進行集中式管理,最終各軍種的影響力也都將被嚴重削弱!而這也算得上是這次指揮體系改革中最濃重的一筆了吧,在世界各國實行了上百年的軍種制從中國軍隊中消失了。而這也直接表明,各軍種單獨作戰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今後不管是什麼樣的戰爭,都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因此軍種制本身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

第四條改革就是削弱了各戰區的單獨決策能力,雖然為了戰爭的需要,還是保留了戰區司令部,並且仍然讓戰區司令官具有獨立指揮前線作戰的能力,但是各戰區的後勤供應,情報支援,通訊與指揮系統的建設等等都直接由總參謀部管理,而不再由各戰區司令部單獨管理!顯然,這其實就已經把各戰區司令官手裡最重要的許可權給取消掉了!當然,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至少這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國家資源,同時情報方面的共享也讓軍隊在獲得情報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間!

第五條改革就是重新設定了軍銜制度,這次,柯敏明很大方的同意擴大元帥的規模,不但十大上將都將被晉升為元帥,還有其他沒有能夠成為大將的戰區司令官也將成為元帥,同時大將的規模也擴大了!表面上看來,這是對將軍們的褒獎,但是實際上,新的軍銜制度決定了元帥的許可權其實並沒有以前那麼多了,而且新出現的將軍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對國家的忠誠!顯然,這一改革的根本作用是削弱了將軍手裡的權力,讓將軍們不能夠輕易的獲得更多的權力,也就無法威脅到政府了!

第六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全軍範圍內採用單一任命制,即任何人不得兼任多項職務,除了元首特別批准的人員之外,所有兼任的職務都將空出來,留給新晉升的將領!顯然,這一改革,最終將軍人手裡的權力削弱到了一個難以與國家抗衡的地步!而這也可以說是最危險的一項改革措施,因為這直接危害到了將軍們的利益,還好,當時幾大軍種有代表性的將領都平靜的接受了這一改革方案,連孔輝金都主動辭去了軍委委員的職務,專心當他的代理總參謀長,那別的將軍們還有什麼好反對的呢?

後兩條改革,也是對魏明濤與莫懷聰產生直接影響的兩條。當時,魏明濤不但是北美洲戰區司令官,而且還是北美洲戰區後勤保障司令觀,北美洲地面部隊司令官,北美洲戰區前線進攻部隊總司令,第3集團軍群司令。他一個人就有5個重要的職務!雖然,魏明濤的忠誠是無庸置疑的,但是一人兼任這麼多的職務,恐怕在整個軍隊中也是非常少見的吧!而經過了指揮體系改革之後,魏明濤只擔任了兩個重要的職務,即北美洲戰區總司令與北美洲戰區前線進攻部隊總司令!這是得到主席特別批准的,而這兩個職務本身其實是有所重疊的。而魏明濤在交出了第3集團軍群司令官的職務之後,由楊懷光少將直接破級提拔為上將,接任了第3集團軍群司令官這一位置,而其他兩個職務也有相關人員頂替!

莫懷聰這邊其實與魏明濤是半斤八兩的,當時他不但是大西洋戰區司令官,大西洋戰區陸戰隊司令觀,大西洋艦隊司令官,還兼任著大西洋艦隊參謀長一職。而在改革之後,他只擔任大西洋戰區司令官與大西洋艦隊司令官這兩個職,而其他的職務都交了給了另外的人員!

魏明濤與莫懷聰兩人後來都成為了元帥,其實他們並不覺得被削去了那麼多的職務是壞事,而且魏明濤還很樂意,畢竟身上擔任是職務越多,他需要處理的事情就越多,而以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以兼顧到多個方面的工作的,這讓他能夠集中精力指揮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