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中國軍隊已經開始收縮防線,意識到了這種漫長的防線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幫助,但是毫無疑問的,他們調整防線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在調整防線的時候必然會暴露出破綻來!這就是尼古拉斯必須要抓住的機會!
為了能夠確保反擊作戰的勝利,而且也證明了尼古拉斯對魏明濤這個厲害對手的高度重視,他幾乎將美軍部署在歐洲戰場上的所有精銳部隊都集中到了柏林附近的戰場上來。顯然,此時尼古拉斯已經把他原先向南進攻的計劃拋到了腦後去,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在倒下的戰場上爬起來,用一次勝利證明他不比魏明濤差,美軍也不比中國軍隊差!這樣的行動,到挺符合西方人的性格!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尼古拉斯當時帶有報復性質的進攻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如果他們能夠趁中國軍隊調動不靈活的時機,抓住向南進攻的機會,那麼他還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當然,這是不能假設的,尼古拉斯並沒有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
第十五章 消耗機器
第十五章 消耗機器
戰爭本身就是破壞與消耗,人類社會累積了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的財富,往往就在一場戰爭中被完全摧毀與消耗掉了。而且這也是戰爭的一大規模,往往當社會的財富積累到一定限度的時候,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而結果是財富被消耗掉,人類社會重新開始累積更多的財富,為一次戰爭的消耗做準備!
戰爭的消耗並不僅僅指物質上的財富,很多的時候,這甚至代表了生命的消耗!戰爭的傷亡是非常巨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各國損失了2000多萬軍名,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一傷亡數字已經突破了一億人!很明顯的,一場世界大戰帶來的傷亡比任何一場瘟疫帶來的死亡更加的恐怖!而在戰鬥中,士兵的大量消耗,也是再所難免的事情,即使是在高度現代化的戰爭中,打擊對方的有生力量,仍然是瓦解對方軍隊戰鬥力最有效的辦法,所以,當戰爭進入到了膠著狀態的時候,軍人的消耗,就成為了雙方實力比拼的必然結果!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三年中,所有參戰國家的軍民傷亡數字已經達到了5500萬!這其中,俄羅斯的損失最為慘重,在俄羅斯參戰的兩年半時間中,一共損失了近2000萬軍民!而中國的損失則排在了第二的位置上,這主要是日本地區叛亂帶來的!美國的傷亡反而不是很大,只有300多萬軍隊的損失,而國內平民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實際上,中美戰場上的傷亡都不是很大,直到歐洲戰爭爆發,中美軍隊才算真正的打到了一起,從這個時候開始,中美軍隊的傷亡就開始呈直線上升了!
柏林戰役中,美軍的傷亡其實並不大,被殲滅的大多數美軍都是被俘虜的,而不是陣亡!但是,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特別是當雙方都全面投入了戰鬥,當投降計程車兵越來越少的時候,也許,只有將敵人消滅掉,才能夠最終解決問題!
尼古拉斯這次投入的全是美軍的精銳部隊,包括第1裝甲師(部分,其中部分在柏林戰役中損失巨大的部隊沒有參加行動),第3機械化步兵師(該師在柏林戰役後期參戰,損失不大,並且得到了及時的補充),第4步兵師,第5騎兵師,第87空降師(該師也參加了柏林戰役,但是作用不大,損失也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完整的戰鬥力),第101空中突擊師。僅僅這6個師的兵力就超過了15萬,另外還有5個新編師,5個國民警衛隊師,總參戰兵力達到了35萬!
這絕對算得上是一次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了,而且德國方面為了解除柏林受到的威脅,以及恢復德軍計程車氣,也派遣了至少20萬地面部隊協助美軍作戰,雖然這些德軍基本上不參加一線戰鬥(尼古拉斯對德軍的戰鬥力非常的懷疑,所以他根本就沒有讓這些德軍參加前線的戰鬥),但是卻能夠在後方為美軍提供掩護,並且承擔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後勤保障工作,這也變相的增強了美軍的戰鬥力!
但是,尼古拉斯並沒有得到他所有想得到的東西,並沒有能夠為進攻集中起最重要的力量,即他沒有一支強大的空軍來支援這次的作戰行動!
在柏林戰役中,中美雙方的空中力量打了個平手,誰也奈何不了誰,而且並沒有形成空中決戰,雙方的空中力量都是輔助性質的。但是,隨著柏林戰役結束,中國方面迅速的增強了部署在歐洲地區的空中力量,其中配合第2集團軍群作戰的航空隊已經先一步從土耳其轉移到了波蘭與羅馬尼亞。相對於陸軍部隊來講,空軍的轉移速度就要快很多了,雖然一支龐大的空中部隊也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