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佔有主導地位,但是卻不可能控制每一個國家,因此,讓這部憲章在所有國家的議會里獲得透過,都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以說,這是柯敏明在他的外交政策少有的失誤之一!
從後人的角度來看,柯敏明完全應該在戰爭結束之前,在同盟國集團的基礎上組織國際邦聯,然後利用戰爭中的便利條件,讓國際邦聯正式成立,那麼就不存在著後面這麼多的問題了,至少,在確定邦聯憲章的時候,不會遇到這麼多的麻煩吧!而柯敏明當時沒有這麼做,他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解散了同盟國集團,然後再重新組織成立國際邦聯的,這看上去似乎是繞了一個大彎路!當然,柯敏明這麼做,也有他自己的理由!
同盟國集團本身的性質其實是一個利益集團,即為了維護成員國的利益,而綜合各個國家的力量,為戰爭服務的,而在戰爭之前,自然是為了準備戰爭,以及國家對抗服務的!這一點,在同盟條約裡面寫得相當的清楚,其核心思想就是透過整合各個國家的力量,在與協約過的對抗中獲得勝利。而在戰爭爆發之後,自然添上了一條,即利用所有同盟國成員的一切資源,盡一切的力量來獲得戰爭的勝利!
很明顯的,同盟國集團本身是為戰爭與對抗而存在的,而其存在的直接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協約國的威脅!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已經不復存在,而協約國也已經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之下,同盟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回答是否定的,在戰後,同盟國已經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因為戰後的世界本身就是以和平為主的,而同盟國並不是為了維護和平而存在的,所以同盟國已經沒有生存下去的空間了!
有的人認為,透過改變同盟國集團的性質,就可以使其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了。當然,這種可能性是有,但是實施起來的難度恐怕不會比成立一個新的國際性組織更為容易。而這種辦法的先天性缺陷是很棉線的。這麼多國家能夠聯合在一起,為的就是戰後的利益,而改變同盟國的性質,這本身就要遭到眾多國家的反對!而且,按照當時的國際情況,中國不可能保證每個國家都能夠實現他們的戰爭利益,那就無法保證在同盟國獲得眾多國家的支援!結果是明顯的,即使能夠改變同盟國的性質,也會留下很多後遺症,因為這個組織在誕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他的本質了!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柯敏明在戰爭結束之前其實就已經考慮好了戰後世界的局勢,而這導致他沒有在戰爭結束之前成立國際邦聯!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柯敏明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已經看出,戰後中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可能受到任何國家的挑戰,而中國要想獲得長遠的利益,就不可能採取美國以往的霸權模式,即透過掠奪全世界的利益來為美國服務!而中國必須要採用一種更具有長遠目光,更具有長久效應的辦法來統治世界!而這大概與中華民族本身的思想是分不開的而正是這個原因,讓柯敏明認識到,戰前,以及戰爭期間的國際關係其實是一種畸形的關係,這根本就無法用在戰後的世界上!而中國要想獲得長期統治全世界的地位與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全人類的利益劃上等號,透過擴大國家利益的範圍來延長國家利益的生存期限,擴大國家利益的生存空間!其實,這就是將中國與世界劃上了等號!雖然這看上去有點荒謬,但是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才是真正的王道,而不是霸道!而美國在以往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推行的都是霸道,可以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推行的都是霸道,這樣才會導致全球性的帝國一個換一個,數千年來就沒有哪一個帝國能夠長盛不衰的原因也在這裡!而中國在吸取了這些教訓之後推行的就是王道了,而這才是保證世界長治久安的基礎!
關於王道與霸道的爭論持續了好幾十年,當世界一統的大局面逐漸露出了水面的時候,這個爭論才停了下來!中國以居於世界絕對統治地位的實力,將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全人類的利益做了等同,以保護人類利益來維護國家利益,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對柯敏明所做出的功勞的最大證明!從這個觀點看,在當時的情況下,柯敏明是絕對不可能讓同盟國這個本身帶有霸權性質的組織繼續存在下去的,所以,在戰爭期間,他沒有做任何動作,而是到了戰爭結束之後,才解散同盟國集團,同時成立了國際邦聯!
當然,這是從柯敏明的角度來理解的,如果從後人的角度來看的話,他其實可以有一些更好的辦法來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在戰爭期間先將國際邦聯的憲章拿出來,先在同盟國內部獲得支援,到戰爭結束之後再成立國際邦聯,這樣做的話,肯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