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雨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隨著雨林的消失,大量處於瀕臨滅絕的生物也消失了,而這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甚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當時,一些國際性生物保護組織在金國了調查之後確認,在短短的兩個多月乾旱季節裡面,亞馬遜地區的生物物種至少減少了20%,而且很多生物已經不可再重生了,即使人類手裡掌握的技術多麼先進,也無法讓這些生物重新出現在地球上!而這樣的乾旱情況持續下去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在未來的幾個月,或者是幾年時間裡,亞馬遜地區將有超過80%的物種滅絕!
這已經向全世界,向整個人類敲響了警鐘,但是這只是一方面的警告,而發生在非洲地區的乾旱卻向整個人類的社會道德底限敲響了警鐘!
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也是最落後,最貧窮的地區,非洲大部分國家在戰爭中都損失慘重,即使是在戰爭之前,非洲很多地區都仍然處於非常原始的農耕社會時期,即使是在資訊科技,基因技術,新能源技術,以及工業化大生產全面代替了農業的時候,這些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仍然需要農業來養活自己的國民!而在和平年代,他們出產的農產品還算得上是高檔奢侈品,畢竟很多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已經取消了,或者是大量限制了傳統農業的發展,而將農田改造成了森林。當然,這些國家也主要依靠工業化的大生產來為國民提供食物,所以真正的農產品反而成為了緊俏貨,成為了奢侈品。但是,在戰爭期間,這些奢侈品是不受歡迎的,因為沒有任何國家再願意在奢侈品身上發揮太多的金錢了!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那些依靠傳統農業發展的非洲國家在戰爭中就只能夠依靠自己的農業來養活自己國內的民眾,而不可能像以往一樣,透過向外界輸出傳統農產品,換來更多的食物了!
從根本上講,即使沒有戰爭,這些國家的農業也不可能製造出更多的食物的,因為農業的生產效率,以及受到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太多了,本身就是被淘汰的生產方式。而在戰爭期間,大部分這類非洲國家的農業體系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原本是主要勞動力的成年男子被應徵入伍,而戰亂使得很多農田都被荒廢了。即使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各個國家都開始致力於恢復農業生產,以滿足國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實際上,這是很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的,即使是解決戰爭難民問題都有很多的麻煩,那還怎麼指望能夠讓農田裡儘快的長出莊稼來呢?現在,再加上嚴重的乾旱,即使有足夠的勞動力,也不可能讓農業生產恢復過來了!
亞馬遜河流域的乾旱產生的只是自然生態災難,畢竟巴西政府不需要完全依靠農業來為國民提供食物,他們有完整的食物生產工業,可以依靠強大的工業力量來滿足國內的需要!但是,在大部分受到旱災影響的非洲國家,都沒有自己健全的食物生產工業,即使在受到旱災之後,中國等國家已經為這些受災國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援助,但是這是無法滿足需要的!當時,這些受災國至少有5500萬災民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甚至沒有任何食物來源,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即使是動員全世界的力量來幫助這些災民,都無法填補這樣巨大的糧食空缺!而這場旱災產生的就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毀滅,而是人類道德底限的毀滅!
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這些國家就因為自然災害,糧食危機而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戰爭。雖然當時同盟國集團在該地區仍然部署了軍隊,但是卻無法維持當地的和平局勢,特別是普通平民之間為爭奪糧食而發生的暴力衝突!在很多受災嚴重的地區,人吃人已經不再是罕見的事情了,當人被逼到絕境的時候,也許比野獸都好不到哪裡去!
持續了數個月的旱災。已經導致數十萬難民被餓死,雖然中國的船隻仍然在將食物源源不斷的送到難民的手裡,但這只是杯水車薪,根本就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雖然中國的建設援助人員在幫助這些國家建設食物加上工廠,但是在沒有足夠原料的情況下,工廠建設起來了也不可能生產出產品來!而問題的根本還是生存危機,在生 法則的引導下,如果不能夠改善自然環境的話,那麼就永遠無法解決這裡的問題!
同樣的,當時發生在北美洲地區的嚴寒也是對人類生存的一大挑戰!而這場嚴寒其實是上一次寒災的繼續。北大西洋的情況在繼續惡化,而在進入夏天之後,北極地區的浮冰開始大規模的融化,而這進一步的降低了海水的溫度。而對整個地球來說,海洋就是最大的熱量庫,如果海水溫度發生哪怕一點點的變化,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按照科學家的預測,如果海水在7